第66章 情痴兄弟父子1(2 / 2)

松山锦州大战拉下帷幕,清军取得了胜利,明朝将领洪承畴和祖大寿双双成为了清军的俘虏,并最终向清朝投降。同年四月份,皇太极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为这两位新降的大臣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场盛宴竟然没有看到皇太极本人的身影。

面对疑惑,皇太极向洪承畴和祖大寿解释道:“朕还未换上朝服,未能亲临宴设,并非是对二位将军的不敬。只因朕深爱的敏惠恭和元妃(即海兰珠)离世未满期,故无法出席此次宴会。”原来,皇太极因海兰珠的离去而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他用这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她的忠贞爱情以及深切悼念之情。

皇太极下令,在海兰珠丧期内,任何人都不得私自寻欢作乐。由于违反此令而受到惩罚的人多达数十个。郡王阿达礼和辅国公扎哈纳险些失去他们的王公帽子;其他受罚者有的被没收家产,有的被罚款,还有的遭受鞭刑、耳朵或鼻子被穿孔等刑罚。

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各种祭祀活动频繁举行,包括每月的月祭、重大的大祭、冬至祭以及去世周年祭等等。每次祭祀都非常隆重,气氛庄严肃穆,充满了深深的悲痛之情。每一篇祭文都写得文采斐然,庄重典雅,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尽的哀伤。

甚至在当年年底祭祀列祖列宗时,皇太极仍然带领着皇后、百官及其眷属一同前往祭奠海兰珠,使得他深爱的妃子即使在死后也能够尽享荣光。

群臣们见到皇帝平日里在宫中经常睹物思人,每当想起海兰珠就会伤心落泪,于是便多次陪着他出京城去射猎消遣。然而,海兰珠被安葬在盛京五里的地方,皇太极几乎每一次射猎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经过她的墓地。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妃子已经离世,尸体被埋葬在坟墓之中,无法再复活过来,皇太极每次都要悲痛欲绝地痛哭流涕,泪流满面地进行祭奠。

甚至可以说,如果海兰珠没有因为生病去世,那皇太极就不会骑着马狂奔上千里,也不会因为伤心过度而身体虚弱。这样一来,他就能亲自带领八旗军队进入山海关,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然而,历史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他的弟弟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带着年幼的福临入了关。

如果一切都按照假设发展,那么福临就不会被推到前台;同时,皇太极也不会以名声不佳的太宗之名进入太庙,而是以世祖的尊称享受祭祀。】

“这个清太宗也是一个情种啊,只不过他的感情没有给了皇后,反而给了一个妃子,这简直就是一个亡国之君所为。”朱元璋无法接受皇太极这样的态度,毕竟他可是一个有着众多妃子和儿子的皇帝,但他却唯独宠爱着马皇后一人。对于皇太极将情感倾注于妃子而非皇后的行为,他感到十分不解。

而明孝宗则与朱元璋有所不同,他对张皇后却是一往情深,甚至可以说他的庙号中的“孝”字仅仅是针对张皇后而言的。因此,当听到皇太极的故事时,明孝宗同样发出了类似朱元璋的感慨,只是他们的情况略有不同罢了。

朱元璋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后宫的皇帝,他的感情生活丰富多彩,但他仍然坚持着对马皇后的宠爱。相比之下,明孝宗则更加专注于与张皇后之间的感情,甚至根本没有其他妃子。这种差异使得两人对于皇太极的评价产生了共鸣,认为他本应将更多的情感投入到皇后身上,而不是一个妃子。

然而,每个人的感情都是复杂的,没有绝对的黑白之分。例如,明宪宗,他对万贵妃的宠爱可谓独树一帜,也因此他对皇太极,明宪宗更是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赞赏。明宪宗甚至在心中勾勒出一幅画面:自己如同皇太极一般英勇无畏地抛下身后的数十万大军,骑着一匹骏马,风驰电掣般奔向京城。这个想象让他感到无比兴奋和激动,仿佛身临其境。这种内心的冲动和渴望使得他与皇太极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鸣,尽管他们身处不同时代、背景迥异。

“为什么说太宗这个庙号名声不佳,所以子孙后代给了我一个成祖的庙号吗?可我更喜欢太宗这个庙号,成祖更显得我得位不正了。”还只有21岁的燕王朱棣在北平燕王府小声抵毁着那个嘉靖给自己换的庙号。

如果这个嘉靖就在眼前,他非狠狠揍这个不孝子孙一顿不可,虽然历史上的太宗,不是李世民、就是赵光义,得位都不太正常,但毕竟还有一层遮羞布,而这个成祖则是连脸面都不给他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