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最为钟爱的皇子乃是福王,何时说过桂王最像朕了?想必是永历那小子登上皇位后,有人蓄意往其脸上贴金罢了!”万历皇帝眉头紧皱,语气中透露出不满和疑惑。此时,面对眼前这个孙子首次狼狈逃亡的场景,他心中不禁慨叹,原来朱由崧与朱由榔这两个孙子竟有着如此相似的命运轨迹——一个被常皮匠背着跑,一个被旗鼓官焦琏背着跑。
“又提及于我!这南明首位皇帝之位,我实在是不愿再担当了,谁愿做谁便拿去做好了!”早已心灰意冷、只求浑噩度日的朱由崧站在洛阳城楼下,仰天发出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悲叹。
想当初,他本还心存一丝侥幸,认为即便身为被俘的皇帝,那大清王朝好歹也会顾及几分颜面,以礼相待。大不了便是举行一场所谓的牵羊礼,而后至多像宋徽宗那般,前往黑龙江的五国城安度残年。可万万未曾料到,等待着他的竟是被押送回京,并在那熙攘嘈杂的菜市口当众受刑。这般待遇,岂是一代帝王所应承受的礼节啊!
“永历这个年号啊,仔细琢磨一下,居然是把永明和万历这两个年号给拼凑到一块儿去了!这可真是够敷衍了事的呀!”才好不容易从祖父那令人窒息的掌控之中逃脱出来的未来隆武帝朱聿键,此时此刻依旧是满腔的壮志豪情。尽管他对自己未来那坎坷曲折、充满变数的命运心知肚明,然而他已然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去勇敢地直面挑战,坚决改变既定的轨迹,绝不像那个软弱无能的朱由崧一般,随随便便就选择了放弃。
***********
【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 年)的阳春三月,北京城那厚重的城门缓缓关闭,仿佛将一个时代彻底隔绝在了门外。紫禁城内一片死寂,崇祯帝朱由检独自徘徊在宫殿之间,他的身影显得如此落寞和无助。最终,这位曾经满怀壮志的帝王选择了以身殉国,结束了明朝的统治。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到了五月。江南之地,局势依旧动荡不安,但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与妥协之下,弘光帝朱由崧登上了皇位。然而,这一结果对于原本被史可法等大臣极力推举为皇帝候选人的朱常瀛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当他得知自己错失皇位之后,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身体也每况愈下。终于,在同年的十一月,朱常瀛因悲伤过度而与世长辞,朝廷追谥其为“端”。
仅仅过了半年,弘光政权便如昙花一现般迅速覆灭。天下再次陷入混乱之中,各路豪杰纷纷崛起,试图争夺这片破碎山河的控制权。就在这时,在福州登基称帝的新皇帝隆武帝朱聿键开始着手稳定局面。隆武元年(公元 1645 年)八月,朱聿键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册封朱由榔的三哥朱由楥为桂王,并下令让他徙居至广东肇庆府。此举既是对皇室血脉的一种安抚,也是希望通过分封诸王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隆武二年(公元 1646 年)五月,清兵气势汹汹,直逼赣州城而来。警报最终传到了远在肇庆的桂王朱由楥耳中。得知清兵来势汹汹,朱由楥心中大惊,深知自己无法抵挡这股强大的兵锋。为了保存实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他当机立断,决定带着朱由榔一起返回梧州暂避风头。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朱由楥设宴款待宾客。宴席间,众人推杯换盏,气氛颇为融洽。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正在悄然降临。
夜深人静之时,朱由楥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剧痛袭来,让他难以忍受。他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已经十分危急,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朱由楥首先想到的便是瞿式耜。于是,他急忙派人将瞿式耜召进王府,希望能在最后的时刻托付后事。
瞿式耜闻讯赶来,见到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朱由楥,心中悲痛不已。朱由楥紧紧握着瞿式耜的手,泪水止不住地流淌下来。他声音颤抖地说道:“孤负先生啊!本想与先生共同成就一番大业,奈何天不遂人愿……”说到此处,朱由楥已是泣不成声。
稍作停顿,朱由楥强忍着病痛,转过头去看了一眼站在身旁的朱由榔,然后再次看向瞿式耜,艰难地开口道:“如今国家大事,就全听凭瞿先生您来决断处理了。”接着,他又用微弱的声音继续说道:“与我这个弟弟相比,我不过是一个护法的伽蓝,而我的弟弟永明王才是真正的罗汉转世。先生您一定要好好辅佐他啊!”说完这些话,朱由楥仿佛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缓缓闭上双眼,与世长辞。
瞿式耜望着逝去的朱由楥,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朱由楥对自己寄予厚望,这份知遇之恩重如泰山。从此以后,瞿式耜下定决心,要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永明王朱由榔身上,尽心尽力地辅佐他,以不负朱由楥临终前的重托。
这是朱由榔的第二次逃亡之路。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从永明王变成了桂王的继承人,但同时也失去了父亲与在世的唯一兄长。】
不得不说啊,这永历和咱家那孙子允炆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呢!想当年,本应拥有第二继承权的雄英不幸先走一步,接着连太子朱标也撒手人寰了。没办法呀,朕只能无奈地把这皇帝之位交到了他这个原本看似希望渺茫的孙子手中。可是……要知道,这种如同天上掉馅饼般白白捡到的皇位,往往来得轻松,去得也迅速呐。
朱元璋静静地聆听着有关朱由榔的种种过往经历,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那个令他始终放心不下的允炆身上。倘若太子和大孙朱雄英依然早于自己离开人世,那么不管最终将皇位传给四子朱棣,亦或是其他任何一个儿子,恐怕允炆往后的日子都注定不会好过喽。一想到这儿,朱元璋不禁长叹一口气,心中满是忧虑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