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场休息结束的时候,白玉林仍旧是觉得十分神奇。
白玉林觉得自己没什么变化,也许是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认知都不全面?也许吧,但外部环境一定是有了一些变化。
团里那些演奏家的善意和接纳是做不得假的。
这也让白玉林产生了一种十分割裂的感觉,明明之前团里的气氛还有些暗潮涌动的,让白玉林有些不知所措。现在倒好,竟然给他一种十分融洽的感觉!
白玉林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所谓的非黑即白,在团里之前那种紧张的气氛和此刻这种温馨的气氛并不矛盾。只不过是他自己,还没有适应这样的成年人社会而已。
相比于这点纠结的小心思,白玉林此刻更加兴奋于即将到来的下半场演出。
下半场两首曲子,其中有一首是白玉林的最爱。
《波莱罗舞曲》
而且这首曲子还放在了今天这场演出的最后一首,让白玉林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仪式感。
到现在坐在舞台上,白玉林还是有一种特别不真实的感觉,在刚刚列出愿望清单没多久的时候,就得到了实现愿望的机会,真的是特别的美好。
即使是坐在小提琴部后排的位置上,此刻的白玉林也十分的满足,那种想要演奏《波莱罗舞曲》的期待已经盈满了白玉林的胸膛,都要溢出来了。
但在此前,白玉林必须要按照乐团的演出顺序,先演奏下半场的第一首曲子。
《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场景 曲作者:柏辽兹
这首曲子是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一个段落。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上一段这个故事。而作为整个故事中最为经典的段落之一,这个选段可谓是浪漫至极。
在一个经典的闭塞式中世纪花园里,窗台上的朱丽叶进行着爱的独白,为美所吸引而来的罗密欧突然的闯入,两人互诉衷肠。罗密欧用尽毕生所有美丽的词汇来示爱,朱丽叶的患得患失,两个人的山盟海誓、私定终生,用爱的力量自行决定要和两家人割裂......、
当然,柏辽兹的这首《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和歌词并不是出于莎士比亚的原作,而是由法国诗人埃米勒·德尚根据莎翁的原着编写的。
这就代表着这是一部富于创新精神的杰作,对于那个时代而言。
无论是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首异常经典的戏剧交响乐。
既然是经典,那么就逃不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演出过太多次了。像是这种经典的曲目,都不需要演奏者有多么出众的技艺,只要能按部就班的演奏下来,没有明显的失误,听众会自动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曲调。
就像是《春节序曲》一样,你要是单说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是什么没听过的东西,但你要是放出了一小段,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的“啊~~~”。
因为这玩意每年过年的时候电视台至少放一次,这一次还得是那种循环播放好几个小时的那种。
可以说到现在为止,乐团的表现都是超出预料的好,这个国内数一数二的交响乐团可能到现在才向白玉林展露自己的真实面貌。
但这一切都已经无法引起白玉林的任何兴趣。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三月份第一场演出的最后一首曲子——《波莱罗舞曲》,即将开始。
这首曲子看起来很简单,全程在c大调上,是最后的两小节才转调,节奏自始至终完全相同,节拍速度始终保持一致,主题及答句同样地反复九次,既不展开也不变奏。
但这首曲子同样也非常的难,完全没有变化的九次重复,即使是交替不同的乐器,不断地转换独奏和齐奏,也会让人感到疲惫、无聊、厌烦。始终在c大调上进行渐强,这对演奏家们而言,也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
比如说圆号,会在乐曲开始的部分里要求吹得很轻。而大家都知道,圆号吹得很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不过这里毕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这对于这里的演奏家们而言并不算是真正的难题。
真正的难题是在于配合上,在于如何表达乐曲的含义上。
《波莱罗舞曲》,顾名思义,这是一首舞曲。
在西班牙的一个小酒馆里,人们欢快的喝酒、聊天、跳舞,一位美艳明朗的西班牙女郎正热情似火的在大圆桌上舞蹈。渐渐地,酒客们围拢了过来,加入到了这热闹的氛围之中。舞蹈越来越激情,气氛也越发热烈。
就一个不断重复的渐强,可是不太好表达乐曲的含义。
有些忐忑、有些期待,白玉林已经做好了准备,去演奏这首《波莱罗舞曲》。
对于几乎所有的音乐家而言,都有一首交响乐是他们心中的白月光,即使是创作出很多传世名作的艺术大师们,也大多如此。
白玉林不敢自比那些伟大的音乐家们,但这首争议很大的世界名曲《波莱罗舞曲》,真的就是他心中的白玉光。
坐在台上,白玉林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往观众席上飘,他有些迫切的想在观众席上看到柳燕。
柳燕的票是白玉林送的,每场演出白玉林都能拿到一些赠票,送给亲属朋友。
在北京,白玉林只能把票给柳燕。
柳燕看到了白玉林寻找她的目光,但却无法回应,这是听音乐会的礼仪之一。她只能在心底暗暗的吐槽着白玉林,竟然连自己送出去的票所在的位置都不知道。
这倒不是冤枉白玉林,他是真不知道,他记不住这些东西。
柳燕的心情其实也挺激动的,这场演出对于她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不仅仅是白玉林那个“愿望清单”实现的第一步,也让柳燕更多的有了一些生活的“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