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见了,只得过去作了个揖:“伯伯!孩儿不知道,还请伯伯恕罪。”
“哈哈哈哈!小孩子不懂事儿,不知者不罪嘛。乔姐,您何必发火呢?”
掌柜的依然笑得很和蔼,李恩也赔着一起笑。不过对他的印象就不那么好了。
正说着,见伙计赶了回来,说道:“掌柜的,货到了!”说着周近也进了门。
掌柜便对乔氏拱了拱手:“乔姐姐,那我就得罪了?”
乔氏也站了起来,笑道:“应该的,请掌柜验货就是。”
于是大家重新回到偏廊外,这里已经放了几十大包的麻袋。伙计小心的拆开了一个。
随便拽出一条布袋,再拆开。这里面就是棉纱了。
掌柜抽出一根纱,托在手中,然后用另一只手掏出一个放大镜,架在眼珠子上仔细看。
边看,边不住点头。
“好!”
之后又拽出一条布袋,抽纱,验货。再拽出一条布袋,抽纱,验货。
一麻包棉纱,他就验了三次货。
这才挥了一下手:“过称,入库!”
李恩看在眼里,忍不住撇了一下嘴:“至于吗?”
不说乔氏的棉纱绝对货真价实。单就这么熟的关系,居然还瞪着眼验货,太过分了。
等他把几十麻袋货验完,整弄了半个时辰。
把银票给乔氏验收好,乔氏便与他拜别。掌柜一直笑吟吟的,将他们送回到街上。
等掌柜的进了门,乔氏才对李恩说道:“以后在外面别瞎说话,听到了吗?”
李恩捏了捏荷包里的银子,说道:“我还以为他是个好人,没想到是个奸商!”
乔氏用一条腿使劲,吃力的半蹲下来,说道:“感情归感情,生意是生意!你丘伯伯的确是好人,但好人也得吃饭,娘收银票的时候不也看了半天吗?”
“就应该看,这叫礼尚往来。”
李恩一句话,逗得乔氏和周近都笑了。
接下来,乔氏和周近要带李恩一起去县衙交纳税银,顺便看看今年的县试开始了没有。
……
穿过商贾林立的西长街,一家人来到江口正街。这里的风格也为之一变。
平展的正街上,来往的多以长衫顾客为主。因临近乡试,让不少读书人渐渐在此处汇集。
这里的店面以书店,字画,文玩居多;街边的茶室,客栈也更为清雅,更有不少学堂。
学堂里,传来一阵阵清脆的童声。
读书的大多是小孩,课本也是太子组织编撰的“庶民蒙学”。可见这本教材之普及了。
就连乔氏看见,都忍不住感慨:“这本蒙学好啊,让百姓们都能写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