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银得到这个消息,略微盘算了一下:他现在有造化葫芦,还有封印之书,可以尽量多带人过去。但理论归理论,实际操作还是要考虑到海外的承载力。
宁远他们自然也知道造化葫芦的事,只是交流的时候不会说得那么直白:“差不多是这样,不过留点余地更为稳妥!二十船应该正好。”
“嗯,那就二十船。”
乔银点点头。造化葫芦内部空间有限,容纳个一两万人差不多也是极限了。
众人商量之后,便一同出了营地,前往收容流民的滩涂,先把前期做好筹划。
……
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建,如今瑚州营的管辖范围也大了许多。原本的荒地和涂滩,逐渐形成了市地,还有棚户区,或许今后也会成为城区的一部分。
这一点,乔银从太平庄进城时就有了很真切的感受。城区继续扩大,恐怕太平庄,马尾镇这些乡下地方会变成郊区,最后归并到城市。
“从古至今,恐怕也没有这样大的州府吧?就是银京,周边也只是民巷小镇,不是城区。”
乔银看着江滩的繁荣,心里即感到高兴,同时也担心治理起来会有麻烦。
卢源说道:“这些事宜,巡抚和提督也做过考量。以在下的愚见,城区如果继续扩大,最好划分专门的行政区域,委派知县,知府分而治之。”
“一座州府,分而治之?”
乔银倒没想到,卢源考量过行政上的事。不过他是进士之才,有治国的构想也不唐突。
宁远也说道:“员外和我聊过这事,我觉得却是有一定道理:整个省城,实际上是源州,湖阳,江口三座大城合起来的,本身就有一位巡抚,一位知府和一位知县在治理;如果城区继续扩大,再增加几位知府知县又如何?”
卢源笑道:“我正是从三城为一府的行政架构得到了启发!比如瑚州营这片区域,以后就可以划分为瑚州区,省城的中心在鼓楼,就划为鼓楼区……如今城区人口众多,衙门太少实在是管理不来。”
乔银边走,边听卢源他们谈论这些构想,觉得当真有些道理。
众人一路穿过棚户区和市地,不觉又来到了湖阳船场。
如今的船场不光气派宏大,而且场房内机器运转轰鸣,显然也用上了新的蓝银水车。
走入一座场房边,最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场外那一座座巨大的蓝银水车。
在纺纱场和织布场,这种水车只有一两架,而在船场中则是几十架。
一座座庞然大物被安放在量身定制的水渠中,随着水流轰轰作响,然后通过传送装置,带动着场房内大量的器械运转,简直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