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1 / 2)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正文卷第345章堂下何人?状告本官!等到《礼记》被王荆批注完成后,基本上已经面目全非。

甚至还在礼记第一页上写下了评语,曰:‘事随境迁,世易时移,礼仪岂能不知变通?’

同时同意了礼记可以正式成书发行天下,但是所有抄录必须将王荆的批注一字不差的抄写下来。

王荆对《礼记》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等到戴圣带着那本《礼记》回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作为大儒,他很清楚儒门对礼的执着,若是《礼记》被如此大改批注,恐怕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当戴圣带着《礼记》回到学宫的时候,诸多学派看到《礼记》被如此批注,一个个也是目瞪口呆。

有人欢喜有人愁,还有人愤怒无比,觉得这是在掘儒家的根基。

只不过即便是如此,也没有人敢当众说出来自己的不满。王荆可不是一个仁慈的帝王。

你敢在这里直接反对他的批注,你信不信下个月你就因为上朝时候违反礼仪,藐视朝堂全家被流放八千里?

儒家另一本经典是淮宫春秋,当年在淮国学宫之中,孔子为这部淮宫春秋做注。淮宫春秋记录了从子珏立国以来,到三家分晋数百年的历史。

实际上最有权利为这本书做注的是王氏一族,只不过一直以来王氏都是将其作为史书。

但是现在这本书不仅被儒家奉为经典,法家也将其奉为经典。儒家讲的是其中的微言大义,法家讲的是其中的法治改革。

而且这两种说法都能说得通。

因此注解《淮宫春秋》的学派也是最多的,儒家每一个学派都依照各自的思想对《淮宫春秋》进行了注解,其中影响最广泛的是公羊学派的《春秋公羊传》。

虽然《淮宫春秋》有很多注解,但是这些学派都清楚,真正的解释权一直都在皇室手中。

毕竟只要皇室认真起来,他们可以拿出大量史书将当时的场景还原出来。你说这是你们学派先贤所写,皇室能够找出这位先贤所有的记录,连当时的原本都有。

当初先秦之前,因为没有纸张,竹简书写也极为不方便,因此各种经典言语都极为简练,就是为了方便书写记录,但是这样做就造成了一个原因,诸夏文字博大精深,往往一个字可以表达出多个意思。

因此就会出现各学派对这一句话的解释。

但是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理解就是先贤们原本最初的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