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个集镇的时候,这行人马停了下来,准备物质。
应八月十五的武林大会,慕飞卿在八月初五从姑苏出发,一路往金陵而去,三百护卫尽是戴孝出行,连慕飞卿的马车上也挂了白帆。
这天有些热,慕飞卿坐在马车里昏昏欲睡,护卫统领陈通突然策马过来,在窗口旁,轻声道:“家主,有边关最新消息!”
“讲!”
慕飞卿顿时就清醒了过来。
陈通手里拿着几张江湖小报,说道:“冠军侯回京,已经到了江南,另外,就是一个老熟人的消息……”
“谁?”马车里的慕飞卿淡淡道。
“杨志群。”陈通说道:“准确的说是杨志群的儿子。”
听到杨志群这人,慕飞卿心里就涌出一股不愉,杨志群的软骨头事件,对比边关那些将士的尸骨未寒,慕飞卿都有种想弄死他的冲动。
就他一个人有儿子吗?
边关那些将士,那些为了大唐不受威胁而拼死的一千七百将士,那为了不让唐国受辱而自尽的两百多人,谁不同样是自己父母的儿子?
“嗯?”想到这里,慕飞卿突然诧异道:“我记得李青雀说过,杨志群之所以提出和亲,就是为了救他的儿子?他儿子好像也是那两千被俘烈士中的一员吧?”
“对,”陈通说道:“杨志群的儿子叫杨亭渊,他是这次边关俘虏营壮烈牺牲的发起人!”
慕飞卿瞪大了瞳孔,震惊道:“怎么会?他……”
陈通叹了口气,说道:“谁都没想到,杨志群是一个软骨头,他儿子却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据消息说,因为杨志群示好匈奴,他儿子杨亭渊在俘虏营的待遇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