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京城街道上,乌云压顶,沉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方觉和听云轩的几位戏子被层层护卫押解,缓缓朝刑场行去。
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人们窃窃私语,有人对此感到不忍,有人则冷眼旁观,对这些“罪人”毫不掩饰鄙夷。
通常来说,对于行刑都在秋冬之季。
最早《礼记·月令》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随后在后来的《春秋繁露》中出现了具体的理论:“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这条理论认为庆、赏、罚、刑为帝王的四种执政行为,要与四季变化相适应,也就从而形成了“秋后问斩”的传统。
宋律也明确规定:从立春到秋分,除犯恶逆以上及部曲、奴婢杀主之外,其他罪均不得春决死刑。
所以在春季行刑是件稀罕事,这也是也引得这么多人看热闹的原因。
不过究其根源,这得全归功于赵霁给方觉等人特地办理的“加急”业务。
宋律的最终解释权还是在身为皇帝的赵霁身上。
此时,临刑在即,听云轩的众人却纷纷将积压已久的不满宣泄在周风和方觉身上。
“周风,这次我们真是被你害惨了!”一人低声怒骂,目光中充满了怨恨,“我们不过是跟着你讨生活,凭什么要陪你一起走上这条绝路?”
“就是!本来跟着你,只想图个安稳,结果闹到今天,居然要命都搭上!”另一人愤愤不平地开口,眼神中尽是懊悔,“要不是你,我们怎会落得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