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要回城了(2 / 2)

给小兔子添了些水后,她就去厨房烧热水了。

南枝还在西山头忙碌,还要在等一会儿才会回来。

阿珩回来的时候,提回了一篮子鸡蛋。

他一脸无奈,“阿姐,姜奶奶说我们明日就要去城里读书了,非要送这些鸡蛋给我们。”

“应该是看你要参加考试,才特地把家里攒下来的鸡蛋给我们吧。”

“是这么说。”

“那就收着吧。”

她起来,拍了拍手,把鸡蛋捡到家里放鸡蛋的篮子里。

数了一遍,一共三十颗蛋。

真是有心了。

水开了,姜砚秋提水去沐浴。

洗好出来的时候,南枝已经回来,在厨房里做饭。

南禾也过来帮忙。

因为前些日子那边没有上工,没有厨娘给家福他们做饭,南枝便在这边一起做好了,带过去给他们吃的。

这么一来,他们来来回回,熟稔起来,大家也不觉得奇怪。

每天鸡鸭鱼肉的香气从他们家的厨房飘出去,也没有人觉得不对。

鸡肉烧蘑菇,大鸭炖萝卜,再加一道炒鸡蛋,一道炒青菜,满满一锅的大白米饭,齐活了。

千山闻着味过来拎饭菜,走时特意问了一嘴,“主子,咱们是明早去县里,还是明晚去?”

“明日早上。”

“好,知道了。”千山迈着大步走了。

饭后,各自回屋收拾东西。

南枝屋里没什么好收拾的,倒是把厨房收拾了一通,只留下了明早要吃的东西,还有鸡蛋和米面,其余的鸡鸭果蔬都按照姜砚秋的吩咐,送给左邻右舍了。

第二日一大早,几人就从西山宅院乘坐马车出发。

村里的人还以为是家福管事要进城办事,顺带捎上他们。

好些人知道他们要去读书了,都来村口等着送他们,祝愿阿珩金榜题名。

小阿珩下了马车,站在人群前,给大家作揖回礼,谢过大家。

小家伙身量挺得板正,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不凡的气度,看得大家连连赞叹。

告别过大家,马车哒哒地跑远了。

身后的村民也都陆陆续续上山干活了。

这个年的喜气余温还在,今年多了西山宅院这个地方,他们的年都过得热气腾腾。现在给他们干活,也是满身力气。

……

马车一摇一晃地拐进皖西巷。

姜砚秋似有所觉地醒了,她伸了个懒腰,跳下马车。

路上睡了个回笼觉,现在精神头十足。

回头要牵阿珩下马,小家伙砰的一下,自己跳了下来。

好吧,以他的身手,确实不需要人扶了。

不过,阿珩下来后,还是牵上她的手,一起进去院子了。

大半月不见,院子里的文冠树又新增了几根枝条,郁郁葱葱。

南枝直呼家里的风水好,养什么都长得好。

确实,有了之前整年开花的海棠,再有其他的什么,都不觉得奇怪。

姜砚秋笑而不语,回村前,她给这棵树浇过空间水。

风云玦特地寻来的状元花,她当然得养好了。

大家将东西搬进院子里,归置妥当后,就开始忙碌起来。

千竹与南禾要去府城一趟,放好东西,就要走了。

附近的几个庄子和酒楼,这几日千竹都已去查看过,并且安排了春耕前的任务,眼下只要去各处粮铺转转,顺带一些新的菜种过去。

南禾自然还是去鹿灵阁,新年开业,该去一趟的。而且这次还要带一个姑娘过去,那是沈黎送来的人,叫沈辞,要去京都管理一品阁的。

之前镇国大将军送的那家香铺,原本的掌柜合约到期,不想再续了。

他留在那里,原是想替老夫人守着香铺的,没想到夏将军转赠他人,他难以接受,所以辞了。

因而沈黎举荐了沈辞姑娘,她懂香,也懂点药理,人也机灵,正好顶用。

南枝与千山打扫院子和厨房,姜砚秋和阿珩也不闲着,各自整理着自己的房间。

忙到午时,终于把家里清洗一新。

四人把家门一关,直接上琼华楼吃饭去了。

何掌柜一看到几人过来,笑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热情地迎着他们上了三楼的专用包厢里。

楼下的客人看得稀奇,还以为他们几个是什么大人物呢,平时可没有见过何掌柜如此热情。

饭菜很快上来了,干了一上午的活,南枝与千山都吃得格外认真。

姜砚秋姐弟二人倒不怎么觉得饿,他们都没怎么干活,活都被南枝包揽了,不让他们碰。

吃着熟悉的饭菜,听着耳边的嘈杂。

这里的嘈杂是说外边的,好多人也是书院的学子,许是新年初见,各个心情都比较激动,说话也比较大声。

姜砚秋听到有一道声音在说京都的事情。

“当今太子真是仁德,这些年清剿的山匪,原来都被他给招安了。”

“可不是嘛,让他们在战场上出力出汗,保家卫国,可比一刀杀了他们来得有意义得多。”

一堆奉承的话语里头,突然响起一道不怎么和谐的声音,“有些匪徒恶贯满盈,留着只怕后患无穷。”

“兄台此言差矣,恶贯满盈者,毕竟占少数。还有很多山匪其实也是生活所迫,才落草为寇,本心也是不坏的。”

那人不赞成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朝能为了生存,落草为贼,虐杀他人。难保他日在战场上不会为了自保,出卖同袍。而恶贯满盈者,更是因为受到压迫才降服,谁能保证他日得势,不会变本加厉?”

空气安静一瞬。

姜砚秋与阿珩对视一眼,显然两人都听出了这道不赞成的声音,其主人是隔壁家的程瑱策。

包厢的声音隔绝效果其实还是不差的,只是他们耳力好,才听得清隔壁的隔壁包厢里的声音。

他们便听不见这边。

姜砚秋给阿珩打了一碗汤,隔壁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程兄说得也不无道理。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够改过自新,也是难得。”

“……”

一通话听下来,姜砚秋多吃了一碗大白米饭,也听了个明白。

太子豢养私兵的事情,传到了民间倒成了一段仁德佳话。

更有人传,他是奉皇帝旨意,暗中招安山匪的。

之所以秘而不宣,是不想让各处匪徒知道了,即便被清剿也有活路可退,而令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做坏事。

听听这冠冕堂皇的理由,也不知是皇上为了皇家颜面,还是太子与太子妃挽尊的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