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屋,李算头一次拿出东北的豪爽,三两的杯子,他和杨导一人一个,谁都别说他欺负人。
“导儿,您今年贵庚啊?”
“别问,上火。”
杨导拿了杯子,先来白酒暖胃,一人一杯:“今儿,你哪儿都别去,啤酒一会儿服务员给咱送来。”
李算这小身板,说到喝酒,他都觉得自己丢了东北的人。
“导儿,您放过我吧。”
“没门。”
“为啥啊?”
“你有天赋啊,接着喝。”杨导又给倒了一杯酒。
李算想了想,还是觉得得说实话,要不然再伤了人家老爷子的心:“导儿,咱们说句实在的,您觉得满足了市场,人才,技术的三个硬性条件,咱们就能拍出来好片了吗?”
后世中,华夏电影人也做过尝试,比如聘请外国团队,吸纳美国归来的精英,以及进行高额的电影补贴和院线的持续建设。
可以说,三个硬性条件虽不是尽善尽美,但也都是勉强达标。
可结果呢?
“……请外国团队,水土不服。找那帮从美国回来的,他们打心眼里,就看不起咱们这帮没出国的。咱们再说院线补贴,有多少是放着空场骗补贴的?
院线建设,从001起就开始了,都11年了,国产保护月的时候,真实的上座率有多少?对的起国家投了这么多钱吗?有多少是买的假票房?
还有,洗黑钱的,煤老板,骗人的,走私的……
导儿,全是这种事儿啊,我都不用打听,随便问问就知道。就这样还拍电影吗?等十年后吧,十年后,我知道的就少了。”
华夏其实有奋发的电影人,《哪吒》的饺子,《流浪地球》的郭凡,《扬名立万》的刘循子墨,等等等等。
这个民族,真的不缺能从淤泥地里长出来的白莲花,但他李算不是,也不想去抄他们。
也许他还有点文人的骨头,咱能撬,但别撬这些脊梁。至于其他的,赚钱吗,不寒碜。
“你懂个屁!”
杨导脸红了,“你tm真是一点都不懂!往前数十年,咱们市场多大,现在有多大?你能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别光看什么每年票房屡创新高,二十年前,全华夏的市场加一块,都没有人家美国脚趾盖儿大!
这才过去二十年,你看看我们现在什么样?你不是真的认为,上面的领导都是一帮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