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毛病’(2)(1 / 2)

有些时候,你用心做事儿,就是打了别人的脸。

咱们还得说郭帆,白手起家是打了世家子弟的脸,专心做事是打了尸位素餐的脸,最后事儿成了,名出了,钱赚了,是打了所有人的脸。

郭帆的存在,只证明一件事儿。

人,也能站着挣钱,只是需要认真、刻苦、务实等等,简直是集天下美德于一身……然后,还得有运气。

《流浪地球1》的故事不知道,但是第二部郭帆足足准备了三年。当时《流浪地球1》的票房成绩,已让他足以被载入影史,在筹备第二部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究竟受到过多少诱惑?

美人、美酒、名誉、地位、金钱、声望,等等等等……你明明可以踏实地安度余生了,不用费心费力就能安心骗钱了,只要你点了那个头,这一切的一切都能实现。

面对软弱放纵,如同爽文男主的生活,你郭帆干了什么?

你低下头,从最基本的开始,从最基础的开始,为华夏影视工业化进行了奠基,就从那本‘制作手册’开始。

不要小看那本《制作手册》,它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从那一天起,华夏影视圈的重工业化时代,正式开始。

从九十年代,卡梅隆的《终结者》系列开始,时至今日,横跨了几十年,华夏电影人刚总结了一本手册。

别误会,其实这一点都不慢。因为电影在西方诞生了快二百年,商业大片的出现,也就是在三十年前。

郭帆有个娱乐圈妲己的绰号,说的是这位大爷因为拍戏没钱,不断蹭投资、蹭道具、蹭场景还不给演员片酬,更过分的是,据说《流浪地球》的影视版权,竟也是tm蹭的。

但出来的效果,比那些砸了真金白银的,不知道好哪儿去了。

这说明了什么?

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但买不来专注,买不来用心,更买不来热爱。

这也说明,投了郭帆的那些资金,给他蹭一切的那些人,或者,曾经,都是个理想主义者。

扬幂开始拿着剧本不离手了,李算需要考驾照了。但这事儿还得拖,他是真没时间。

虎父犬子啊,小杨导毕竟年纪还小,杨导甘当妻管严的精神内核,他是半点都没学到。

制片人和导演的关系,跟夫妻有些相像,大家虽然都是为了作品好,但区别在于,按照谁的路线走才更好。

李算和小杨导,俩人坐在一起,仿佛家人一样,理智、客观、和平的探讨一下?

那是不可能的。

不争一争,李算和小杨导之间,便分不出雌雄!

“我要去一趟韩国。”

李算的声音打断了扬幂的专注,她抬眼看来,一脸懵懂。

“别担心,我就去一段时间,东亚转一圈吧,带着你曾姐。”

提起曾嘉,扬幂就知道李算是什么心思,但自家男人和自家老板之间的矛盾……哎,都要成家了,胳膊肘不能总往外拐。

她说:“我知道你心里有谱,但我还是得跟你说,我不想你为难曾姐。”

“怎么是为难呢,我是带着她挣钱啊,她写的这份计划书,也挺有意思的。”

扬幂听不懂,只是靠在李算身上,继续看剧本。

李算把目光放回到茶几上,那上面放着一份策划书,是曾嘉关于那三亿的详细使用计划。

国内影视圈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市场化引来了港台人,带来了《还珠格格》和《一帘幽梦》,tvb那些成名作,还有能唤起80/90回忆的那些老戏骨。

国际化引来了韩国人,带来了《克拉恋人》《漂亮的李慧珍》,以及各式各样的韩式综艺节目,最出名的是《ranningman》,和《明星大侦探》。

至于隔壁岛国,因为历史仇恨问题无法打入华夏市场,但在央视的带头下,那是年代,高仓健,木村拓哉,酒井法子等等,也掀起过国内最初的一波收视狂潮。

等国内的影视市场真的蓬勃发展了,也就是在1年之后了,泰国人和印度人也来掺和了一脚……

又是隔了几天,京城国际机场,vip候机大厅内,曾嘉和赵若瑶再次见到了李算,他还是那副斯文败类的样子,正在跟地勤小姐姐,探讨手相的奥秘。

‘渣男!’

曾嘉和赵若瑶对李算都是这个印象,俩人虽不情不愿,却还是上前打了招呼。

李算和地勤小姐姐告一段落,回身看着曾嘉夸赞道:“姐,你挺灵啊!”

曾嘉不明所以:“你什么意思?”

“你那天给我的计划书,我大部分认同。韩国的影视制作比国内强的不止一星半点,方方面面都有成熟的体系,所以,你觉得嘉行不需要制作班底,因为邻国就有现成的。”

曾嘉提交的那份策划书上说得清清楚楚,用足够的酬金直接在韩国、日本等地,进口成熟的影视制作团队,然后采用本国导演,并协调双方进行合作,像是一个跨国的,在东亚地区的caa模式。(注一)

想得是挺好,但是实现困难。

别的不说,李算是穿过来的,抱有和曾嘉一样想法的人肯定不少,但是为什么,没有一家国内公司,能再造一个caa,反而是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资本,创建了国内的影视托拉斯呢?

因为,国际环境不好。

曾嘉已经不是第一次李算的聪明了,他有体系化的思维,可以让他在编剧和制片人之间无缝切换。

曾嘉看着李算问:“我这有什么问题吗?”

“钱不是一切。

姐,你这套计划,需要一个统筹,并能最终做出决策的人,这个人不但可以把你东拼西凑来的团队整合,还要了解国内和韩国的差异。可以帮助国内外的团队进行无缝衔接和沟通,又要能调和双方的矛盾。

最后,他需要能把外国水土不服的东西,和国内不够时髦的东西进行此消彼长,最后融合成一个让观众满意的作品。

姐,我光说都累,你觉得可能吗?”

曾嘉的眉头跳了下,她不是没有过国内外磨合的担心,但韩国那边是编剧中心制,导演更多是担任一个制片人的角色,所以都归属b/kb/mb等电视台,人家是有旱涝保收的编制,又相当于终身雇佣制(很复杂的人事合同),摆烂可以咸鱼,奋进有上升通道,挖起来,难度太大。

李算的最大吸引力,就在于编剧实力上尚可,且能原创故事,是她要构建的制片体系中,关键的一环。

至于导演?

就说中戏,北电,每年有多少导演毕业?

“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曾嘉看着李算说。

很多公司的经营模式往往不错,但问题就在于,他们总认为自己的下属和他们一样,会把自己当作公司的主人,发挥充分的主观能动性,结果一看,除了自己奋进之外,招聘来的都是一群老黄牛,不抽鞭子是真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