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飞点点头,跟着将五块钱拿了出来道:“何师傅给大家的烟钱。”
“嗯...放进咱们科的标会里面吧...!”周利民微微一笑。
标会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其实就在六十年代的时候,物资匮乏,经济萧条时,大家的钱基本上都不够养家糊口,可是那个人家也会有急要钱的事情,比如生老病死、红白好事,特别是红事,那是要很多钱的,当时的四十八条腿,三转一响,没钱可不行。
这个时候亲戚朋友工作伙伴互相得帮衬呀,一个人两个人的力量少,干脆多几个,想个法子把钱集聚起来,于是标会就出现了。
那时的会很小,最大的会,总会额是100元,小的20元会、30元会、50元会不等,一般都是11个人组成,会家1个,会员10个。
有为造房子的,有为娶亲的,有为置嫁妆的,甚至有姑娘小媳妇为买一件衣服用私房钱做小会的。
这种会是纯互助性质的,靠的就是互相间无私的支助,得会则完全靠运气,骰子掷的点数大就是谁的了。
四合院以前也会做会。
标会的那天可热闹了,大人几十个,小孩也几十个,大家都很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四方饭桌上已摆着一口蓝花的粗瓷碗,碗里放着两颗骰子。还没开始,小孩都爬到桌面上,抢着掷骰子,大人则在后面看热闹。
棒梗也抢着去掷,把把都掷得很高,大人说棒梗的手气好。
结果,正式开始的时候,当时贾家里刚准备买缝纫机,等着钱急用,贾家一心想把这只会摇到手,让棒梗掷,结果却没有掷出大点,那个会被三大爷家给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