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和徐嘉树在女儿面前演了一出严师高徒的戏码,心里多少有点愧疚的蔡邕决定要好好栽培一下这个小子。
“子茂啊”,蔡邕慈祥地问道:“新版石经即将完成,你可有什么打算?”
这便是要想办法给徐嘉树邀功了。
其实新版的石经与蔡邕主持完成的《熹平石经》相比,难度和功劳皆不可同日而语。
前者只是用另一种书法誊抄,后者则是统一官方学说的经学盛事,由数十位经学大家花费八年时间才得以完成,最大的难点在于收集各种版本之后的考据和取舍,是个技术活。
但是吧,一件事的功劳大不大,除了事情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怎么说,以及由谁去说。
身为海内大儒,以蔡邕在士林和朝堂的咖位,虽然没办法直接给徐嘉树安排,但只要他开口,掌权的王允和荀爽都会给他几分面子。
徐嘉树心想,之后难道不是去教小皇帝写字吗?
他有些疑惑,模拟中应该是没有这一段的——也没听说还能自己申报志愿啊。
这就是与蔡琰来往的好处之一了,有女儿这层关系,蔡邕才会对他的事情更为上心,虽然他好像不需要。
见徐嘉树不说话,蔡邕只当他不了解其中的门道,主动开口:“子茂的身形样貌,按理说做个持戟郎是最合适不过的......”
“可是”,话锋一转,蔡邕又道:“那就太慢了!”
按最初的制度,除议郎外,大部分郎官都要轮流在宫中当值,做这个持戟郎的活计。
可后来便演化为富贵出身的郎官可以免除这个苦差事,贫寒的郎官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直到杨恽担任中郎将的时候,才把这个弊病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