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大争之世(2 / 2)

不用问,那些横七竖八、血肉模糊的百姓尸体,是蒙古骑兵们的“杰作”了。

炮车被推着上前,纷纷出了驿道出口,炮手们开始装填弹药。后面的数千宋军骑兵紧紧跟上,他们张弓搭箭,蠢蠢欲动,隆隆向前。

宋军大阵一望无际,占满了整个驿道和谷口,人头马头攒动,无穷无尽,不知多少。

蒙古骑兵们一阵骚动,他们纷纷调转马头,蜂拥向北而去。

是不是精兵,他们一眼就能看出。何况宋军声势浩大,至少也是数万,好汉不吃眼前亏,决不能和宋军硬扛。

“开炮!”

军令下达,火炮声响起,上百颗实心铁球脱膛而出,砸入蒙古骑兵的后阵,一阵摧枯拉朽的惨烈。

蒙军大惊,他们显然没有想到,宋军的火炮竟然能砸出快三里地。慌不择路之下,骑阵的横截面迅速增大,向北逃去。

大安军城头硝烟弥漫,城头宋军趁机发炮,一时间火炮声不断,向北而去的蒙古骑兵外阵,不少人跌下马来。无数的宋军骑兵纵马跟上,他们不惧蒙古骑兵的回射,羽箭驰飞,拼命射杀逃窜的蒙古骑兵。

大安军的城门大开,几个骑士纵马而来。到了跟前,马上的官员下马,向赵竑行礼。

“陛下,臣大安军知军林孝国,参见陛下!”

“林孝国,大安军怎样?这些鞑靼军士从何而来?蜀口军情如何?快向陛下禀报!”

崔与之催马上前,大声问道。

“陛下,大安军安然无恙。这些鞑靼骑兵,似乎是从阶州走摩天岭而来。看他们的样子,是想围城打援,诱使沔州守军来救。鞑靼大军已经侵入了利州西路,正在围攻沔州城,双方已经打了半个多月,战况甚是激烈。不过,这已经是两天前的军情了。”

大安军知军林孝国把知道的不知道的,一口气全说了出来。

“围攻沔州城的是鞑靼大军哪一部,有多少兵马?”

崔与之又急急问了出来。

“回陛下,不知是哪一部。鞑靼游骑出没,我军斥候几乎死伤殆尽。幸存的兄弟说,围城的蒙军大概有两万多人,步骑都有。不过曹将军坐镇沔州城,沔州城应该不会很快陷落。”

林孝国老老实实,听他的意思,对曹友闻倒是很有信心。

“林卿,做得好!朕记住你了。回去好好处理战后事宜吧。”

赵竑面色平静,终于开口。

“陛下,想不到鞑靼大军,竟然真对我大宋用兵了!”

林孝国退去,四川制置使崔与之,目光中仍然一片的惊愕。

蒙古大军攻入了蜀口内部,战事进一步扩大,没有了退路。

“陛下高瞻远瞩,又能未雨绸缪,布防于边陲。臣感佩之至!”

范钟在马上拱手肃拜,毕恭毕敬。

要不是皇帝提前布局,破败不堪的蜀口,百姓不知死伤多少?

“陛下,臣曾在朝中犹豫陛下对鞑靼用兵。臣坐井观天,惭愧之至!”

宣缯同样也是心服口服,肃拜而道。

幸亏皇帝率大军前来,否则四川军民,还不知道有怎样的死伤?

“陛下,臣愚笨无知,愧对陛下,请陛下责罚!”

吏部侍郎郑性之,也在马上肃拜一礼。

“陛下,我等目光短浅,请陛下责罚!”

“请陛下责罚!”**.y.

随行的太学生程元凤、汪自强、郑采等人,一起向赵竑请罪。

他们曾经力阻皇帝对蒙古用兵,如今看来是坐井观天,皇帝运筹帷幄,目光远在众人之上。

“宣卿、崔卿,你二人先回利州大营,谨防鞑靼大军前来偷袭。”

赵竑面色凝重,立刻下了军令。

利州大营仍有近万将士,利州又是进入四川的门户,千万不能出事,也不能出事。

“诸卿,看到了没有,这就是战争,没有仁义道德,只看谁的拳头更硬。大争之世,你想安安静静,痴心妄想!”

赵竑骑在马上,指着官道上横七竖八的宋人军民尸体,面对着一众大臣,太学生和将士,大声怒喊了出来。

“你们都记住了,朕还是那句话,犯我大宋者,虽强必诛!人若犯我,我必诛之!”

赵竑面色铁青,几乎是怒声咆哮了起来。

“谨遵陛下教诲!”

所有的太学生和金陵讲武堂的毕业生,人人都是面色严肃,拱手一礼。

蒙古大军都打到了大宋境内,怪不得皇帝要提前布防蜀口。这些惨死的大宋百姓,可是地地道道的大宋子民,怪不得皇帝如此暴怒。

“大军立即前行,直奔沔州城!”

赵竑面色阴冷,立刻传下了军令。

蒙古骑兵都绕到了沔州城南,深入宋境,也不知道,蜀口防御,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曹友闻和吕文德等人,历史上的抗蒙名将,不至于这么不靠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