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睍,曾经的西夏皇帝,如今的大宋臣子、夏王,和夏国公李德任一起,向墓碑群郑重拱手行礼。
他之所以不担任西夏路安抚使,坐镇中兴府,也是为了让大宋君臣安心。与其让宋人猜忌,不如去临安城享受荣华富贵来的逍遥快活。
“夏王,夏国公,你们是朕的姻亲,也是大宋的臣子,子孙后代,比如李惟忠,照样可以为国建功立业。你们不必心翼翼,朕还有这点自信。”
赵竑微微一笑,王八之气侧漏。
史嵩之代替李睍担任西夏路安抚使,灵州知州则是调利州西路西和州通判贾子坤担任。贾子坤官声不错,精明强干,出任灵州知州,倒是个合适的人选。
“陛下,我想去金陵讲武堂,可以吗?”
十岁的李惟忠,大声问了出来。
赵竑和李德任对望一眼,都是轻声一笑。
“李惟忠,你现在还年少,先在学堂学习几年,然后再去金陵讲武堂或金陵学堂。你要明白自己的人生志向,这才决定是要从军还是从政。”
一行人顺着径出来,赵竑边走边轻声道。
“臣遵旨!”
李惟忠无奈,赶紧大声领命。
他不过一个十岁的少年,进入讲武堂,确实太年轻了些。
“陛下,臣拒绝了鞑靼的威逼利诱,臣服于我大宋,窝阔台和蒙古国诸王一定会恼羞成怒,向中兴府用兵。西北边界,恐怕刀兵要起啊!”
李德任落后赵竑半步,轻声向赵竑道。
现在是夏日,用不了多久,等气变凉,恐怕蒙军就要对中兴府用兵了。
“陛下,鞑靼大军南下,大概会从贺兰山东的克夷门进兵。簇为南下北上的要塞,陛下可要心啊!”
李睍也在一旁轻声提醒赵竑。
克夷门为西夏右厢朝顺军司驻地,两山对峙,中通一径,悬绝难登,工事纵横交错,为阻止蒙军南下中兴府的军事重镇,西夏大军曾在这里多次击退蒙古大军的进犯。
“诸位放心就是。曹友闻为军中悍将,克夷门簇驻守一万大军,拒敌数万,没有问题。”
李德任和李睍目光一对,脸上神色舒坦了许多。
一万宋军锐士,火器齐全,据要塞而守,对付数万蒙古大军,相信不是问题。当初宋军四千五百人协助守城,成吉思汗十万大军尚不能攻克。要是一万宋军火器齐全,蒙军没有四五万,想都不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