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码头冲突(2 / 2)

看着包国维离去的背影,老张沉思:这小子现在跟换了个人似的,比之前那副样子强多了,就连说话都带成语了。听说老包之前买了不少书予他,难道是读书读的?赶明也给四五也买几本试试,就怕是有些贵。

姑苏虽不直接靠海,但水运却极为发达,河湖遍布,京杭大运河穿流而过。东洋人早就看上了这处四通八达的贸易宝地,并在《马关条约》中提出将这里作为通商口岸之一。

不过沦为通商口岸的姑苏城在东洋人的干预下反倒是发展的更快了,不得不说真是极为讽刺。

阊门北码头处,大道上人多的要命,凌乱的摆放着一堆黄包车,一大排“祥子”站在旁边等着拉客,俨然在这儿建了个黄包车站。

路道西端有个深三四米的大平台,又宽又大,还向水边修了些栈道。码头的船很多,桅杆林立,最长杆子都有十几米。有的船还扬着宽大的风帆,还有些小渔船夹在里面。

有的黄包车夫可能是等客累了,便蹲坐在西大道边望着下面的船和人流,与旁边的人聊天打屁,看看瞧瞧有没有贵客上岸。

“诶,你说这怎么又打战了,这才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啊。”

“是啊,一打仗就加税,现在米价都贵了。一帮逃难的往这儿跑,下了船也不喜欢坐车,怕不是省下钱来找鸡!昨晚我去了看了看,鸡价都升了!”

码头旁,不少穿半截膀的力工,热火朝天的进行着装货卸货,还有个四五十岁的管事站在栈道旁的高台上指挥监督。货主想找人帮忙上下货,得先找到管事的,管事的抽一笔再给接活的力工发钱,力工给他们做活。

包国维站在看台旁向下瞧瞧,看看能不能找到张四五。

下平台边确实有许多年龄不大的小工穿流在码头下面的人流上搬东西,管事的倒不怕小工带着货跑了,上城道要走梯子,有专人看着。

下头人来人往的,确实不好找到张四五,找了几分钟也没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