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湖泊(1 / 2)

新式学堂的课表与后世是不大一样的。

后世的第一、二堂课往往都是语文、英语或是历史这类的文科,数理化之类的要往后头排排,靠近中午,理由也很容易解释:早上人的记忆力好,方便记忆。

在这新式学堂倒是反了过来,反而是理科最先上,第一、第二堂课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数理化,理由是早上的精神头好,逻辑思维强。

除了数理化,余下的课程最多的是英文,往后便是诸如音乐、体育之类的小科目课程,而国文的课程量竟沦落到与这些小科目相提并论的地步。

若非是自上世纪中叶,西洋人便运用大炮轰开国门,乃至短短数十年,连东方的弹丸岛国都能欺压在国人头上,此举必然激起人们的愤怒,高呼着此乃判经离道。

新派中国文的科目排的少是很正常的,毕竟这时代的国人几乎是陷入了极端的自卑中。

各种各样的条约,赔款、割地。通商,并非只是加重了百姓身上的负担,对其在心理上的打击也是极为沉重的。

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否定起过去的一切。

可这种话总是不能说出口的,直到……

闻名遐迩的鲁迅先生,在1925年的《青年必读书》中说出了足以令人感到沮丧的发言: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这句话赞同的人不少,反对的人更多,但倘若是换一个名不见经的人来说,怕是要被齐声反对,进而扣上一顶狗汉奸的帽子了。

在批评谩骂声中,鲁迅在后一年,《写在〈坟〉后面》一文中又再一次表明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