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爬虫反应过来之前,右前肢如镰刀一般,勾在爬虫头部和胸部环节连接的细缝上。
然后,用力收回前肢的胫节,倒插入一层肉膜,紧紧锁死。
不顾爬虫已经卷曲的胸腹部,中后足宛如四个钉子,稳稳的钉在树干上,不让自身和到手的猎物掉到树下。
爬虫临死前的力气很大,小螳螂需要集中全身所有力气,才能与这股“巨力”抗衡。
爬虫也就是仅仅有股子力气了,失去着力点,小螳螂仅需要保证可以承受爬虫身体的重量就足够了。
就这样较劲,持续了很长时间,长到太阳爬上正中,变成一个烧着了的大火球。
慢慢的,爬虫不动了。
小螳螂把爬虫粗壮的身体重新“摔”进了褶皱里面,挪动着有些僵硬的步行足,卡在爬虫上,防止猎物掉下去。
小三角脑袋慢慢凑近爬虫,触角轻轻触碰,然后下颚用力的撕咬开腹部的表皮,露出里面柔软的、粉白色的肉。
下颚慢慢的扩大裂口,全不在意混杂着内脏的液体流出,配合着上颚,将一块连着表皮的肉,整块撕下来。
慢慢咀嚼,咽下。
继续撕下,咀嚼,咽下。
……
小螳螂吃的很吝啬,任何可以称之为肉的东西,都进了它的腹部。
无论是胸甲内部的,还是步行足缝隙内的。这些都会是它进化的能量,会让它蜕皮更顺利。
小螳螂吃的又很挑剔。
它只吃了那些肉,其他的如内脏,乳白色液体都不在它的食谱内,任由这些“废物”留在了褶皱内。
解决一只爬虫后,小螳螂感觉虫体明显的更健壮些,刚刚蜕皮后的虚弱减轻很多,淡绿色的体色也更深了。
虽然没有恢复到蜕皮前,但也相差不多。
稍作休息,小螳螂沿着树干,掉头向树冠爬去。
仰头望去,依旧是不变的浓绿。
宽大厚实的树叶上,或者树皮翘起的地方,偶有一些小水洼。
这些小水洼在星光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小螳螂不知道这些水洼是如何形成的,那可能是它“生前”的事情吧。
朝着离它最近的一处小水洼爬去,并没有急着低头饮水。
小螳螂扬起捕捉足,循着特殊的韵律,摇晃上身,转动三角形小脑袋,观察四周。
安全,安全,安全,安全。
慢慢的分开捕捉足,上身前倾,压低小脑袋开始补充水分。
小螳螂需要的水并不多,毕竟它还太小,吃的食物里面也饱含了大量的水。
没有一滩水是平静的,这滩小水洼里面也是有住客的。
那是一些刚刚破卵出来的蚊虫幼体,歪歪扭扭的一群,它们太小了,比小螳螂还要小的多。
小螳螂对现在的它们没有任何兴趣,软趴趴的一小条,根本不是它的菜。
喝饱之后,小螳螂陷入了短暂的思考,是继续向上爬,还是回到卵鞘处。
在小小的脑袋思考了不超过3圈的时候,它就有了决定。
在这棵大树上,它可以获得充足的食物。它隐隐感觉到,再有5、6只之前的爬虫,它就能继续蜕皮进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