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运河(2 / 2)

南陈帝业 擅长装死 1266 字 1个月前

张丽华闻言亦是欢喜,她谦辞道。

“皆是沈姐姐教喻功劳。”

眸子一动,她又道。

“只是沈姐姐亦告丽华,人君当以爱民为务,陛下为修河渠而兴大役,令百姓农事皆废,有损天下之望,妾请陛下念生民之苦,罢此役。”

陈伯宗没料到后世的红颜祸水,竟被沈婺华教成了这般贤妃模样。

心头不由感叹了一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道理,半晌,才又有了言语。

他对沈婺华道。

“婺华可亦觉开河之事不妥?”

沈婺华柔弱无骨的小手正抓着他的大手,阳光下,愈见雪白的肌肤更为少女添了几分美态。

只听她温声答道。

“妾意亦如是,请阿郎罢兴役开河之事。”

陈伯宗俯身在她粉面之上轻轻一啄,继而起身笑言道。

“我今日得二贤妃矣。”

“只是开河一事,与繁盛江南商旅,实有大利。”

“以船载货,百里之行,其费不过车马转输之十一,五百里之行,则更不及其数十分之一。”

“江南河流纵横,开河事易,而运河一通,则自建康至会稽,千余里间,更无阻碍,此天授三吴百姓富贵之基也。”

“本朝南收东宁,北举辽东,东荡倭夷,意欲混一东海,以使百姓用汉音行四域而无阻,以令商旅驭舟船通五洋而无碍。”

“三吴之地,我之根本,不可不先令富之,此国家之大计也,开河之事,不能不为也。”

见二女似欲再言,陈伯宗摇头止了她们言语,抬手指向南方,继而道。

“开河之事,虽不能不为,然我犹可以不兴劳役而为之。”

“去岁朕于岭北数州行土司之变,现今叛乱者,已有数家,正宜取其麾下罚为我之役夫也。”

“本朝百蛮山民,不入户籍者,何止百万,朕取其中丁壮三万为役,既不劳东南百姓,又能绝叛乱相继之患,不亦宜哉?”

“二贤妃以为如何?”

二女应道。

“陛下长算绝人,妾等为江南百姓敬谢之。”

————

光大三年一月。

湘西、沅州有蛮夷反,安南将军程文季讨平之,捕其丁壮数千为官奴婢。

二月。

广州蛮夷又反,镇南将军孙玚击灭之,虏其丁男数千。

三月初二。

陈帝陈伯宗自吴郡还建康,诏以土蛮叛乱者为长役,发往三吴修运河,并使中军数千监督之,其扰乱民间者,皆斩。

淮南之运河,初为春秋时吴越二国修筑,北有邗沟,沟通江、淮,南有百尺渎、江南河等,沟通京口(今镇江)、钱塘(今杭州)、会稽(今绍兴)等处。

帝既下诏,数岁之间,有土蛮叛患者数万人罚往江南修河,至光大六年(572年),自山阳(今淮安)至于会稽,南北千余里,河皆成。

河既成,帝为之名曰江南运河,运河既开,江南繁盛由是远迈前代,钱塘亦由是而为南国之一都会矣。

三月初六。

帝发府库钱帛一亿,令工部尚书毛喜更造大小船只百余艘,又增水师员额至四万,收地方掌水师之权,并置沿江、沿海、沿淮三提督以统境内水师。

三月十二。

爱州刺史徐敬成遣使上岭南嘉禾,称其稻种出林邑国,有高产、早熟、耐旱等利,宜于中土广植之。

帝见之悦,于司农寺下置力田司,令掌耕牛、谷麦选育良种等事,又发司农使者二十二人巡各州郡,令搜罗良种,访问民间,并令取民间经验编造南朝农书。

又遣使者访林邑,令其多贡嘉禾稻种。

三月十六。

征东将军侯安都自对马渡海至于筑紫国,与安东将军任忠会商平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