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手上这个版本,第一篇文章是《遵义会议的光芒》,作者张南生,嗯,很有时代特色。
第二篇是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先生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对于魏铭同样很陌生。
直到看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才有那么一丝亲切感。
后面的几篇古文如《师说》《游褒禅山记》也都是熟面孔,也就司马光的《赤壁之战》相对比较陌生。
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这本教材,然而“教育教辅”空间并没有为自己打开。
“什么情况?是我看的太快了?没吃透?”
魏铭又精读了一遍,依然没什么卵用,随后他进入“童书世界”空间探索一番,找到了一种可能。
在这个分类空间里,有一个书架是专门摆放《儿童文艺》的,其中就有自己手上这本1979年9月刊(总第23期),两本杂志一模一样,发行日期都是一样的。
难道是因为首都图书馆没有收录这个版本的语文课本第一册,无法形成连接?所以无法解锁相应空间?
确实有这个可能,毕竟他这版教材只是在嗡嗡嗡结束后过渡用的,带有很明显的时代特色。
很快高中就会从两年变回三年,这版教材也就弃之不用了。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魏铭准备找一个书多的地方。
他从灶台里扒拉出自己之前填进去的红薯,又把二八大杠从杂物间推出来,准备去镇上一趟。
就在他即将出门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嚣声。
因为围墙并不高,魏铭可以看到了一个壮实男孩抱着一头小猪左闪右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