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荣琢磨着卫铉之言,众多利好,顿时就心动了,他郑重的问道:“那要怎么做?从何做起?”
自他开府以来,深刻体会到边事、天灾、吏治之难,此之三患就像一团乱麻搅合在一起。他一直想把自己掌控的地盘打造成一个高效而集权的“根据地”,可是各郡主官、次官多数是尔朱氏集团政敌,牵一发而动全身,他着实不知从何而起。
此刻,尔朱荣听闻卫铉侃侃而谈,显然已将他当作可以议事的谋士,可他不仅仅想要知道病灶,还要治病的良方;要是说不出所以然,一切免谈。
对于卫铉来说,这是一场异常关键的考验,成败就在这一举:过了此关,那便豁然开朗;不过,尔朱荣对他的的恶感远胜方才无数倍,日后即便做再多的事,也很难扭转过来。
迎着尔朱荣的目光,卫铉朗声道:“当下盗贼群起、纲纪败坏、吏治崩塌;贪官污吏为了谋利,打着官府的名义鱼肉百姓,盘剥日甚一日,导致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纷纷逃入山中。唯刷新吏治、严明纲纪、惩贪不法,方能安定人心,百姓才敢回归家园、耕种田地。”
“大都督既有便宜行事之权,也有任免和建制权。依卑职之见,可从都督府开始,自上而下的明确职司。若是民心、军心尽在手,谁都影响不了大都督。”
说到这儿,卫铉立刻抛出“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里的中书省和尚书省在两汉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东汉废除中书省、只保留尚书省,三国再恢复中书省;而门下省是晋朝首创。可是汉魏晋似乎都找不到相互制约的平衡点,所以三个省是立了又废、废了又立。
今之大魏王朝,太尉、司徒、司空分管军事、民事以及司法等事务,形同于三省主官;九卿不但监管各寺,还掌管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所以此时中枢官职实际已经具备“三省六部”的雏形。只不过三公六卿是個人,而不是相互制约的专门机构,导致每个人不受他人牵制,都有架空皇帝的权力和机会。
史上的尔朱氏集团就是因为权力太过集中,除了身为首领的尔朱荣、尔朱氏以外,麾下只有高欢一家独大,从而被他借鸡生蛋,掏了尔朱氏根本。当尔朱荣死后,再也无人能制。
直到隋朝,三省六部这个政治体系方才正式确立。其特点就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时还起到互相牵制和监督的作用,并且提高了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同时将权力最大的尚书省分为六部,这便限制了权臣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六部二十四司的牵制与运转。
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环环相扣,既适用中枢,也能用在地方,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中枢和地方省、市、县的官制还是在这个框架之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