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杀头的生意有人干,亏本的生意没人干。
辽镇在朝鲜战役当中亏麻了,损失还没有缓过来,李如松就在和察哈尔部的交战中意外阵亡。
李如松一死,李家就没了主心骨。
李成梁这个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此时的李氏家丁也在连年亏损中阵亡或者损失很多,早就没有了昔日之盛。
眼看着快死的李成梁,哪里还有心思和精力去重建自己的铁骑?
有这气力,还不如替子孙多攒点家业呢!
失去了李家,辽镇军头们一时半会也找不出来一个能服众的人,于是乱哄哄的一团糟。
等到萨尔浒之战的时候,辽东的局面已经败坏到危险的地步了。
“陛下,”杨镐斟酌着用词。
“其实在万历二十三年,建州与朝鲜爆发“渭源危机”,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开练(当然主要建州要对朝鲜下手)。
所谓的渭源危机也很简单,就是建州部女真人越境跑到朝鲜的渭源采参,然后被朝鲜的边军抓住给杀了。
大概杀了四十多人。
双方本来就水火不容的有世仇,这下更是给了老奴收拾朝鲜的借口。
于是陈兵约八千到一万人在鸭绿江,兵分两路准备随时攻掠朝鲜。
而此时朝鲜还在遭受壬辰倭乱,对老奴的大兵压境根本没有抵抗之力,于是做好了认怂求和的打算。
正好在万历朝鲜战争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明朝的部分南北兵马还没有撤退回国,还留下相当多的军官训练团(朝鲜称之为“军中教师”)教练朝鲜新军。
所以朝鲜为了体面一点,就找到明朝在朝的军官胡大受出面调停。
胡大受派遣自己的心腹幕僚余希元出使建州,跟努尔哈赤进行罢兵言和的会晤。
跟余希元同行的还有朝鲜使者李忆礼等。
众人在建州见到努尔哈赤后,对于明朝将官出面调停一事,努尔哈赤还是给足了他们面子,而且进行了长篇大论的倾诉委屈。
尤其是提到自己现在处境危险,听说大明那边有个坏家伙,老想撺掇辽东出兵收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