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讲堂内有一位年轻学徒毫无征兆地竟突然晕厥倒地,这一变故顿时让周围之人一阵惊惶失措。众人脸上露出惊慌之色,纷纷站起身来。
“都速速让开!”还未待医学博士赶至跟前,只见海宝儿迅速起身,身形如闪电般快步来到那晕倒的医者身侧。
他眉头微微皱起,神色凝重,先是轻搭脉搏,而后一番仔细查看,心中便已然明晰。他不慌不忙地缓声道:“无需担忧,仅是劳累过度加之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罢了。”言罢,他从容地从怀中取出一枚丹药,轻轻放入那医者口中。
那丹药乃是海宝儿精心炼制,以人参、黄芪、当归等药材为主,具有补气养血、提神醒脑的功效。
没过多久,那学生便悠悠转醒,众人皆对海宝儿投去满含钦佩的目光。
太医博士亦是满脸惊讶地凝视着海宝儿,竟拱手行礼道:“阁下医术着实高明,不知阁下究竟是何人?”
海宝儿仅是微微一笑,谦逊言道:“在下不过是一介普通医者罢了。”
然而那太医博士却绝不相信,说道:“普通医者怎会有这般能耐,阁下定然是位高人。”
海宝儿爽朗一笑,也未多做辩解,只是道:“过奖过奖。”
岂料话尚未说完,太医署令徐寔竟率领一大拨人,浩浩荡荡、风风火火地抵达了讲堂。众人皆不明就里,不知究竟所为何事,但也不敢贸然询问,于是纷纷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
在医学博士和众学徒瞠目结舌、惊愕不已的目光中,太医署令徐寔径直来到海宝儿身旁,随即毫不犹豫地下跪行礼道:“下官徐寔,拜见少傅大人。不知少傅大人大驾光临,下官迎接不周,还望大人恕罪。”
海宝儿扶起太医署令徐寔,同时对着行礼的众人说道:“徐大人,诸位同僚,不必拘礼,我此次前来,只是途经此地,看到太医署全员不休,心中甚是触动。”
这一番话语,说得众人皆是心潮起伏。一个“同僚”,表明了海宝儿对太医署的肯定,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一个“全员不休”,道出了太医署无可取代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职责。
太医署令徐寔心潮激荡,对着讲堂内所有人高声喊道:“我武朝自开朝伊始,最为年轻的太子少傅,满腹才华、惊才绝艳的海逸王,应本官诚邀,特地莅临太医署讲学。诸位与我一同,恭迎少傅大人移步讲席,为我等释疑解惑!”
“恭迎少傅大人移步讲席!”满堂之声整齐划一。
海宝儿毫不犹豫,行至讲堂最前方,先是对着医学博士微微躬身,而后转过身来,对着目光炯炯的所有人高声说道:“我叫海宝儿,自五岁起始,便随家师研习医术,匆匆一晃已近十六载。然学医愈久,愈觉自身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今日至此,非为授课,亦非讲那高深玄奥的道理,而是与诸位志同道合的医者,谈天说地……”
这话一出,满堂皆惊。
所有人皆未料到,这位声名远扬的“麒麟之趾”竟毫无半点趾高气昂的姿态,而是说得这般深入浅出、和蔼可亲。
海宝儿接着道:“正如古医籍所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我等行医之人,当以预防为首务。又如前人医道精髓所言,辨证论治,因人而异。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我等需持之以恒地钻研,方可精进医术,造福黎庶。故而今日,我欲与诸位分享一则心得,良医者,常疗未病之躯,是以无病。贤能者,常防未萌之患,是以无患也。”
听了这话,众人皆为之一震,尤其是那些太医学徒们,更是惊愕不已。他们还是头一回听到这般既别出心裁又与众不同的论断。他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学医的初衷究竟为何?做医者至高的境界究竟怎样?
很显然,海宝儿的一番话,令他们对学医从医有了焕然一新的认识:良医治病,往往于疾病未萌之际便着手治疗,故而无病,此乃医者的初衷与终极目标——医人;贤能治世,常常在灾祸未起之时就加以治理,因而无患,这是医学的至高境界——医事。
所蕴之妙理,似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所藏之玄机,如洞察先机,化险为夷。医人与医事,本质上并无太大的区别,二者殊途同归,皆为救苦救难、济世安邦之举。
这便是海宝儿历经这些年医病医事所悟的心得,亦是他一心想要与学徒们分享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