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陛下,急报!顺天府陷落!(2 / 2)

这让朱翊钧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李昖真的有可能给大明挖坑!

“宁远侯所言甚有道理!”朱翊钧十分确信的说道:“这堪舆图还是大明自己画,才可信。”

“臣不信朝鲜王,自大明开海以来,连倭国都有长崎、广岛、播磨、摄津、和泉、大阪堺市等开海港口,可是朝鲜一个都没有,朝鲜明明有义州、仁川、釜山等良港,可是时至今日,无一开海港口与大明贸易。”李成梁身子微微前倾,面色凝重的说道:“陛下,朝鲜在抗拒啊。”李成梁对朝鲜很了解,朝鲜那么多良港,可是一个都没有营造出来,反而紧咬着朝贡贸易不放,这不是为了大明那点赏赐,大明的确厚往溥来、倍偿其价,但朝鲜方面,更多的是为了垄断和大明的贸易权。

在李成梁看来,这就是抗拒。

抗拒大明正在逐渐形成的白银贸易体系。

大明以白银作为主要流通媒介的供给体系已经在悄然构建,这一点在军饷的支付上就可见一斑,大明的全饷是朝廷给白银半响,剩余由地方给军兵实物,而地方从朝廷拿银子,站在朝廷的角度去看,全饷全支白银,而在地方衙门来看,他们负担了一半的实物,在军兵来看,他们拿到了平价的实物和足够的白银军饷。

而朝鲜的闭关锁国,造成了朝鲜没有白银为一般等价物的环境,大明军兵入朝作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给军兵的白银,根本没地方花销,入朝作战,给粮为先。

“陛下臣有入朝平倭五事疏。”李成梁拿出了奏疏来,当面呈送了陛下。

一,就是权责划分,大明入辽东粮草,辽东方面负责将粮草从旅顺、辽阳,运到朝鲜义州,李成梁保证这一段路上,粮草无碍;二,平整旅顺到朝鲜义州、辽阳到义州的道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工兵团营修建驰道;三,选熟知朝鲜事、有才识优长、练达事务及熟识道路险易者,为大军向导;四,营造车辆、置办牛马五万辆,运至义州以便大军使用;五,征伐伍长千名,到朝鲜备用,方便解运粮草。

“现在得多一项,征伐各地粮长入朝耕种屯田。”李成梁临时加了一条,为入朝平倭六事。

最后一条,是因为大明战略有变化,额外增加的事项,尺进寸取的话,必须要耕种屯耕,以耕养战,否则长久的消耗,大明朝廷无法负担,屯耕或者说军屯卫所是尺进寸取的前提,否则旷日持久的战争,必然造成粮草上的巨大负担。

李成梁上这道奏疏的意思很明确,他不是回辽东享福去了,而是回辽东尽心办事,务必保证大明军在朝鲜征战的顺利。

“有劳宁远侯了,不知宁远侯可愿在战后前往朝鲜镇守”朱翊钧颇为认真的说道。

“谁爱去谁去,臣不去。”李成梁立刻说道:“那穷乡僻壤之地,臣不愿前往,而且臣一把老骨头了,镇守也镇守不了几天,陛下另选贤良便是。”

李成梁看向了李如松,他和殷正茂、张元勋不同,他的儿子李如松是要做京营总兵官,大明大将军的,他要是去了朝鲜做地头蛇,影响李如松进步。

他不能去,除此之外,他觉得自己一把老骨头了,活不了多久,镇守也镇守不了几日了。

李成梁不知道自己能活九十多岁,他觉得以自己的岁数,再有几年就是冢中枯骨了。

“打完再说吧。”朱翊钧点头,没有过分纠结此事。

“此子倒是颇有几分勇武,等到战后,到大明为官也不埋没他的才华。”李成梁对李舜臣倒是青眼有加,放在朝鲜有点浪费了,灭倭之战里,李舜臣能起一个千金买马骨的作用,有利于大明在朝鲜的王化。

李舜臣被重用,代表着大明没有过分轻视朝鲜地方的态度,这个态度可以非常有效的缓解大明王化之中的矛盾,有些事儿,李舜臣这个朝鲜人开口说,比大明开口说要有效的多。

礼部做事也算是有条不紊,还真的找来了织田市询问。

织田信长天下布武的口号,的确喊过‘席卷明国,合三国为一’,而且羽柴秀吉的确明确解释过入唐二字的含义:余生存中必加唐土于我版图,根据织田市的诉说,倭国入唐之风极为浓郁,这也是织田信长能够发动侵朝战争的根本原因。

朝鲜使臣李后白、李舜臣对倭国指控是完全成立的,甚至还有朝鲜方面不了解的详情,比如毛利辉元和大明商人来往频繁,甚至多次对别人说:一旦攻唐,明国必有万千众响应,共襄盛举等等言语。

大明嘉靖中期到万历初年的倭患,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当礼部一五一十奏闻朝廷的时候,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批复:朕南巡时,还是杀的少了。

在大明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缓缓运行的时候,倭国在万历十三年十二月初二,以朝鲜国王不肯入京都参洛为由,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

“陛下,急报!顺天府陷落!”一个小黄门捧着塘报,连滚带爬的冲进了通和宫,是真的慌了神,顺天府陷落,这五个字一出,把小黄门吓到半死,这倭国难道是有什么厌胜之术吗居然能从倭国打到大明京师来!

“什么玩意儿顺天府陷落”朱翊钧拿过塘报,一脸的疑惑,自己就在顺天府,倭寇真的打到京师来,他这个皇帝居然不知道织田信长难道要执行斩首行动

朱翊钧看完了塘报,才知道,不是大明的顺天府陷落了,而是朝鲜的顺天被倭寇攻占了。

(朝鲜顺天)

朝鲜的顺天府在露梁津海峡附近,就是露梁海战的露梁津海峡,这战报看起来就格外的吓人,不知道的还以为大明皇帝被倭寇给俘虏了去。

倭寇兵分三路,一路攻破釜山、东莱,兵锋已至庆州,一路攻马山、巨济、玉浦,一路攻打露梁津、顺天,这一路一看就是要奇袭汉城。

“这朝鲜这么不经打的吗居然无一合之敌连一个回合也走不了,就被全数攻破了”朱翊钧猛地站起来,看向了堪舆图,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恶劣,朝鲜方面是一触即溃,一泻千里。

即便是最激进的李如松,都认为朝鲜能顶三个月,而戚继光认为,无论如何朝鲜方面能顶半年,结果,这一接战,三天时间,所有防线形同虚设,三个月一个月都够呛。

“朝鲜文武在干什么”朱翊钧在堪舆图上点着釜山说道:“釜山、玉浦、顺天,以朕军盲来看,都是易守难攻的要处,这三个地方,就是栓条狗,也不至于三天就被倭寇拿下!”

朱翊钧不通军务,但以他浅显的军事知识来看,这三个地方,居然被三天之内拿下了,这朝鲜真的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陛下,有内鬼。”冯保也看完了塘报立刻说道:“朝鲜方面有不少将领被收买了,倭寇兵锋所至,这些将领直接开城门投降了。”

“那就不奇怪了。”朱翊钧这才点头,理解了为何这仗打成这样了。

大明军有自己的规划,还需要准备,年后才会出发前往辽东,至辽东都司后,看情况前往九连城(今丹东),等到皇帝的圣旨再入朝作战,大明不急,急的该是朝鲜。

大明皇帝比朝鲜国王更早知道釜山陷落的消息,大明方面严重高估了朝鲜的抵抗能力,在倭寇侵朝战争发动的第十九天,朝鲜王城汉城陷落。

消息传到了大明,把大明文武百官的眼珠子都快惊掉了!

万历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明朝廷的文华殿内,参加廷议的文武百官议论纷纷,随着小黄门齐喊圣上驾到,群臣才安静了下来。

朱翊钧龙行虎步的走上了月台,挥了挥手说道:“不需多礼,坐。”

“从倭寇誓师进兵,仅仅十九天,朝鲜王城汉城,在昨日就已经落入倭寇之手,就是三十万头猪,倭寇十九天都抓不完,但朝鲜三十万人,只用十九天,就把首府给丢了,朕真的是大开眼界!”朱翊钧看向了大将军戚继光,眉头紧蹙的问道:“戚帅,倭寇在南衙也是如此逞凶吗”

“陛下,倭寇入寇南衙,被振武营三千众打退了,追击一百二十里,斩首一千二百余级,烧毁船只一百余艘,倭寇来犯三千四百余。”戚继光赶忙俯首说道。

虽然大明南方拆了城墙,虽然大明南方兴文匽武的厉害,虽然大明各种糟心事,能写几本书,但倭寇在大明手里,没有讨到过这种好处。

朝鲜养兵号称三十万,倭寇入寇十九天夺下王城。

“织田信长那个黑番弥助,都能在朝鲜耀武扬威!”朱翊钧也不知道该笑还是该气,实在是太不经打了。

织田信长有个武士叫弥助,是个黑番,正经的西非奴隶,被红毛番贩运到了倭国的黑番,在朝鲜战场,跟杀神一样,所向披靡,当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陛下,要不要提前进兵兵败如山倒啊,看这架势,朝鲜扛不住三个月。”曾省吾作为保守派,认为大明作为宗主国,现在该进兵了,既然朝鲜国王不能守,那就让大明代替好了。

釜山三战的迅速败北,倭寇的进攻就像是利刃切豆腐一样的丝滑,战败的连锁反应,一旦开始战败,根本就刹不住车,士气直接完全瓦解之后,无法形成任何行之有效的抵抗。

“不急。”朱翊钧摇头说道:“戎事兹事体大,既然定好了方略,就要做好万全准备。”

“臣遵旨。”曾省吾俯首领命,大明没有武力介入之前,不必急于一时。

“陛下,倭国国王织田信长的儿子们,都已经顺利抵达大明,现在已经入住四夷馆,织田市、神田真一上织田信长国书一封,请求内附。”礼部尚书万士和将一本国书,呈送到了御前。

朱翊钧打开看了许久,织田信长在国书里承诺:兵锋至汉城便不再向前继续进攻,留下朝鲜北部作为和大明的缓冲带;并且割让已经占领的仁川给大明;请求大明水师驻军仁川、釜山、邪马台军港,以便钳制;织田信长承诺,他只要活着就不会攻打大明,若有违背,则被京都地检部缉拿归案。

“缓兵之计”朱翊钧将手中的国书举了起来说道:“连倭寇都知道,在战争中,如何搞好外交!知道大明是此战关键的胜负手,会用尽一切手段来拖延大明入朝时间,而朝鲜呢!还在哭诉所谓的父母之邦!”

“人怎么能这么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