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巷子(1 / 2)

第十二章 巷子

第二天,赵朗与张顺又走向江州城。这一次,赵朗是为医治杨德昌母亲而去,张顺则去官衙的经界所提交土地申勘。这经界所就是宋朝管理土地的衙门,提交申请叫作申勘。办好申勘后,经界所去现场勘查无误后,就交钱办地契。

两人在城南门分开,约定办好事情就到何家饭馆汇合。

还没到窝棚区,便见杨德昌那瘦弱的身影站在路旁,见到赵朗,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赵朗问道:“令堂身体情况如何?”

杨德昌道:“情况不是很好,身体日渐孱弱。”

赵朗与杨德昌来到了那窝棚,走了进去,见那妇人还是虚弱无力地半躺在床榻上,脸色比前两天更苍白了。赵朗叫杨德昌把妇人扶起来,用手再探探她额头的温度,又把了一次脉,情况比上次更加严重了,病人已是病入膏肓。

沉吟片刻,赵朗道:“德昌,你母亲这病已拖延不得。若无根治之法,不出一个月,则会有性命之忧。”从怀里拿出一个纸包,递给杨德昌,道:“这包药你拿着,这里面有十五剂药,药与寻常的药不一样,是我偶然所得,应可以治好你母亲的病。”这纸包之中,自然是包着赵朗选定的退烧药、杀病毒药和多维片。

想了想,赵朗又对杨德昌道:“此次为你母亲治病,我有一个要求,你定要做到。”

杨德昌胸膛一挻,说道:“先生请说,纵粉身碎骨,我也要为先生做到。”

赵朗说道:“我的要求其实先用简单,那就是你母亲痊愈好,无论谁问起,你都不能对他人提起是我医治的,也不能跟别人说是吃了什么药治好的。”

杨德昌:“这……这,先生……”他觉得要到处宣扬赵朗的名声,才可以报大恩之一二。

赵朗道:“怎么?做不到?”

杨德昌忙道:“能,一定能做到。”

赵朗见他应下,便拆开纸包,里面装着十五小包的药,白色的有九包,装着三种药;黄色的有六包,只装有两种药,少了退烧药。打开一白色小包,赵朗道:“这一小包里有三粒丹药,每隔三个时辰服一包,一天服三小包。”又打开一黄色小包,道:“这小包有两粒丹药,三天后,从第四天开始服用,也是隔三个时辰服一包,一天服三小包,清楚了吗?”

杨德昌认真听着,用力地点点着,道:“清楚了。”

赵朗:“六天后,我会再来看看。”

杨德昌心中万分感激,双膝跪下又要磕头。

赵朗把他扶起来,道:“德昌,男儿不要轻易下跪,你是个坚强之人,又事母至孝,我出手帮你,也是因为你的人品。这几天,你好好照顾你母亲,你们生计艰难,下次我过来,你就跟着我,我有个营生正需要帮工。”

杨德昌双眼含泪,躬身长揖不起……

出了窝棚,赵朗走进了北门,穿过货物转运场,走进了一条巷子,向何记饭馆的方向走去。

这条巷子有100多米长,两边都是高墙,却没有商铺,这是一条典型的夹巷,这些高墙大户的正门都开向另一边的正街,后门就开向这夹巷。虽说是夹巷,但三辆马车并排行走也没有问题。有一些后门就停靠着马车的车厢,都没见马匹,估计是在高墙内拴着。

时间尚早,赵朗慢悠悠地在巷子踱步,观赏这宋代的特色民居。这里离何记饭馆不远,只要穿过这条巷子再右拐走一条正街就到了。

正在巷子行走间,忽然,前面几十米外的正街转角处冲出一人,身材高大,头戴蓝头巾,手持朴刀,向赵朗奔来,那速度之快,实属罕见,比前些天李逵的奔跑速度快上一筹。

赵朗还没来得及吃惊,前面那正街的转角处又闪出3人,紧紧追着戴蓝头布的大汉。边追边大喊:“贼子,别跑!”。

后面追赶的3人身着紫衫,2人持刀,另一人竟然手持着弓弩。赵朗瞳孔一缩,他还来到大宋,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弓弩。

“嗖,嗖,嗖...”那持弩之人一言不发,竟直接开干,三支短弩箭直射那前面的蓝头巾大汉,箭矢转瞬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