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前天看到的那条从北向南的笔直的山谷,赵朗猜测这飞碟是在高速飞行中进入了时空裂缝,自身的高速加上时空裂缝的加速,这样的速度是何等惊人!那山谷可能就是飞碟与地球的第一次撞击之处,把那座山切开了一条笔直的山谷后,再斜斜地插进湖水,穿过100多米的湖水,插入湖底之中,一大半没入泥土中,一小半露出湖底。
可以想象这撞击的激烈,山被撞崩,湖被撞裂,再插入湖底200多米才停了下来。
这种撞击闹出的动静这么大,怎么就没有历史的记载呢?赵朗心中充满了疑惑。
思索了片刻,也没有线索。估计可能是年代久远或是地处偏僻,无人看到,所以没有记录下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撞击的年代肯定是在汉代张天师来蜀山创建米教之前。张天师来这里建教之后,就有人在此居住,若是撞击,定会记录下来。
赵朗又花了两个小时,从飞碟的顶部开始,逆时针仔细地探查。这飞碟的材质实在结实,那么激烈的撞击,竟没有造成大的破损,整个结构一点裂缝也没有,用手电筒一点点地搜索,看到的也只有微微的拱起,没有看到入口与出口的痕迹,也没有看到有窗口,检查了飞碟的半边,严丝合缝,无法入内。
此时入水已有五个小时,赵朗已感到有点饿,想了一下,便向回游。
游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回到凌晨下水的地方,悄悄地爬上岸,找到背囊,取出干粮与水,慢慢地吃了起来。
他坐的地方是湖边的一片树林,从外面往里看,只能看见林林茂密,郁郁葱葱;坐在树林里向外看,却能把整个湖面尽收眼底。把手里的干粮吃干净,刚灌了几口水,忽然,眼角的余光看到湖的西岸有2条人影腾空而起,脚踏飞剑,“嗖”的一下,越过湖面,转眼间便到了东岸。两人在东岸拐了个弯,又“嗖”的一下,再次越过湖面,回到了西岸。
赵朗心中一动,藏好身形,站在树林边,继续观察,不一会,又有几人从西岸升空,御剑飞行,越过湖面,到达东岸上空,转弯掉头再回到西岸。渐渐地,湖面上飞行之人也多了起来。
赵朗观察了一会,找到了一点规律,这些人穿越的湖面,正是那飞碟之上方。无论是从西岸飞越到东岸,还是从东岸飞越到西岸,都绕着那一片水域。
赵朗取出银色盒子,打开盖子,按下磁感应模式,眼前立即出现那些棕黄色的线条,这一带的地磁量特别强,密密麻麻由南向北的棕黄色线条呈现在赵朗眼里。
赵朗也不觉奇怪,这一片土地,透着神秘,地磁力强一些也不足为怪。当他看向飞碟的位置时,却着实地被吓了一跳。只见那飞碟的水域之中,一团巨大的棕黄色光团以飞碟为中心,向四周散射而去,方圆十里范围就如被一个棕黄色的光团笼罩。更诡异的是这个棕黄色的光罩自成一个循环,磁力由内向外,再由南向北就如流光一般,缓缓流动。
这是怎么个回事?赵朗摸摸下巴,在脑子里的物理理论飞快地搜索和推算,一时之间也没什么头绪。
正在思考间,又有几个御剑飞行的天师教弟子在湖面上来回穿梭,脑子里念头一动,有点明白这其中的原理了。
那些磁力光团,很大可能是飞碟在失事后,开启了某种装置,使磁力形成了一个象悬浮列车那样的反磁力力矩,这种反磁力可以在离地一定的高度里,通过反作用力,把某些类型的外物挡在外围。
很明显,这种磁力反作用力,就是飞碟的防御罩,带有很巨大的防御作用。所有带铁性的东西,比如说导弹之类攻击性武器,都被挡在了100多米以外。就如那些长剑,也只能在磁力光团的外圈来回运动,人站在了剑上,就形成了御剑飞行的现象。
这飞碟嵌入了湖底后,光罩的外围延伸到了湖面上的三四十米高。估计是某一时期,天师教一前辈机缘巧合发现了这一景象,历代以来不断研究,终于有了这种御剑飞行的结果,而这,也就成了蜀山剑仙的传说。
这种磁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就如那悬浮列车一样,只能在悬浮的轨道上行驶。这些天师教弟子只能在这个光罩圈边缘御剑飞行,出了这个范围,这一套就不灵光了。
而这些天师教弟子,通过特制的长剑,多次试验,才可以承托一个人的重量。每人长剑的长短、重量必须与御剑之人相配套,换成另一柄剑,就不一定能御得了之么顺利。
可能这就是那些所谓的“本命飞剑”的传说来源吧。此外,可以肯定的是,离开了这个区域,这些人就不能御剑飞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