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院子的另一角,贾张氏站在家门口愤恨地质问娄半城:“娄半城这人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孤儿寡母的也不肯帮忙,在这个时候还连点年货都不发,真不是人干的事!”
贾张氏的声音引发了一众邻居的同情共鸣。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办公楼里,娄董却正忙着分发红包给工人们,祝福大家能过个温馨新年。他知道,对许多来说,今年春节或许不会太好过。但娄董依然乐观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克艰难,未来的日子一定能更加美好。
“易书记啊,那贾老醉鬼这次竟然又动手打他的老婆!”何大清蹲在家门口,一边吸着旱烟,一边叹气不已,“听说贾张氏被打伤了好几根肋骨。”
此时,脸色苍白如纸的贾张氏捂紧胸前伤口,眼泪含在眼里。站在一旁的是沉默愤怒的贾东旭,眼神透出无可奈何之色。
“这次那个酒鬼老贾又闯出这么大的麻烦来了。” 何大清继续叹息着,言语中透露着担忧,“不知该如何收场。”
听到这话,贾张氏抬起满是恳求的眼神望向易中海:“易书记,这事你必须管一管啊。”
易中海皱着眉叹道:“我一直警告他改掉这个坏习惯,然而他根本不愿意听。看来这件事还需与厂里的领导商量解决方法才行。”
“厂里真的能够妥善处理吗?”贾东旭瞪眼反驳。“老贾这状况已经…”
“东旭,请平静下来一下,易中海打断了儿子的话,“这种事情涉及工厂和村里利益,我们需要理智处理。我得先向领导报告情况看看他们怎么说。”
易中海起身离开后,贾张氏和儿子面面相觑,彼此默然无语。
随着夜幕低垂,易中海结束了一场丰盛宴饮回到村庄,贾张氏早已等在家中,饭桌已摆满丰盛食物。贾张氏迎上前,语气充满焦急:“易书记,你终于回来了。”
她接着说:“这件事情请无论如何也帮我一把,即便失去老贾,我们母子也要活下去。”
---
这样改写后的故事结构不变,但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并保持了原文人物及情境的独特性。
易中海皱了皱眉,思量片刻后,缓缓坐下。
“张嫂啊,并不是我不想帮忙,这事确实有些棘手。你也明白,厂里对这种事的处理相当严谨……”
贾张氏立刻打断他,声音里带着一丝坚定:“易书记,我理解您的难处。”她深吸一口气继续道,“今天特意来,请您和我一起商量个办法吧。不知道您能不能帮忙与厂里领导说说情,给母子俩一点补偿?”
易中海沉吟一会儿,轻叹一声:“张嫂,我会尽力而为。只是这具体的金额要由厂里决定。”
贾张氏眼中掠过些许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易书记,那就有劳您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易中海屡次往返厂里协商此事。终于,在娄半城牵头下达成了一份相对合理的赔偿方案:除了支付丧葬费和抚恤金外,再额外增加五十块银元作为补偿。
贾张氏刚开始觉得数额太低,心里难免有些不满。但她想到老贾生前的情景及家里的困境,还是咬牙答应下来。
然而就在签署协议前夕,易中海的态度有了转变。他对贾张氏语重心长地说:“张嫂呀,这件事我觉得咱们还可以再争取一下。毕竟老贾是为厂里出了意外,厂里应该多给我们些补偿才是正理。”
贾张氏愣住了,“易书记,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我们不妨重新跟厂里谈一谈,努力将补偿提高至一百块大洋。” 易中海坚决地表示。
听到这话,贾张氏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目光也因希望而闪亮:“易书记,如果真能达到这个数目,我们母子俩就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易中海协助贾张氏重启谈判。她们找到相关负责人表明接受赔偿条件但也希望提高数额。考虑到自身声誉的问题,最终经过多轮商议调整,娄半城同意增加赔偿至一百五十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