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忙扶起母亲,叫道:“何叔,你怎么可以打我妈?你怎么能这样欺负人?”
贾张氏则立刻施展她的泼妇技能:“哎哟,老贾啊,你怎么这么早就去世了,这里的人欺负我呢,求你快来带他们走!”
“老贾!我不活了……”
易中海大声打断了她:“够了!”
然后他对着四周邻居说道:“我易中海一向行得端做得正,和嫂子之间清清白白,只是意外被关在了菜窖里,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站在远处观望的秦淮茹看清了易中海的虚伪和**。幸好她昨晚听得很清楚,否则还真被蒙蔽了。
她几乎被易中海义正言辞的样子说服了。易中海继续大声申辩。
“我们这些老邻居多年,我对大家一直以诚相待,难道这点信誉都没有?我跟贾家嫂子的衣服完好无损,根本什么都没发生。”
贾张氏也不再纠缠:“是的,我想着快过年了,昨天晚上只是想拿点粮食和蔬菜,准备这两天回乡下老家一趟。”
“你们怎么能这样想我呢?我真的问心无愧,呜呜……”两人的言语令人听之落泪。
就在易中海极力解释的时候,后院的聋老太太穿着三寸金莲走来。717默默叹了一口气,分开人群走到近前。
易中海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目光不断投向老太太求助。聋老太太没有让他失望:“老太婆我也说几句吧?”
院子内的众人见老太太开口,纷纷停下争论给面子。何大清与许伍德也不再喧闹。
然而,聋老太太并没有立即替易中海辩护,而是转而对梁老爷子说道:“老哥哥,我们院子里一直以来都和睦相处,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咱们不应该恶意揣测别人的事情。”
“你说是不是?”
然后她转向其他人:“小易在院子里住了这么多年,人缘好,经常为邻里出力帮忙。”
这话得到了院里不少居民的认可,尤其是那些新住户。
他们搬进来后,易中海热情地帮助他们适应,哪家有困难他也总是出手相助。吴家新搬到后院那段时间,易中海帮了不少忙,带他们熟悉工友、食堂等等。前院的新王家也受过不少小恩小惠。
见到很多新住户点头认同,聋老太太继续道:“我在这儿做担保,小易肯定不会做坏事!”
说完她招呼起已经平静了许多的易大妈:“易大姐,小易在这寒夜冻了一晚,你快扶他回家暖和暖和,煮些姜汤给他喝。”
易大妈虽心里难过,但她非常清楚,如果没有易中海,自己将无法在这四九城生存。她紧紧握住衣角上前扶住易中海,并向大家道歉:“对不起大家了,事情闹成这样真的很抱歉。我家老易我是最了解的,他绝对不可能做这些不堪之事!”
易中海心中又羞又怒,他知道老婆最后说的不堪之事是什么意思。“这段时间得好好安抚这黄脸婆了。”既然有了聋老太太担保,再加上易大妈的支持,尽管众人心知肚明,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一部分是因为给老太太面子,另一部分是不想过于得罪易中海和贾张氏。当然,何大清和许伍德并不在乎这些,但看到聋老太的眼神后还是决定不参与。
这种 ** 无论怎样掩饰,院内的人心中自有判断。于是,两人拉着围观的小孩子回了屋。
梁老爷子看了一眼聋老太太和易中海一行,也没有多言,自行回去了。
院子里其他住户见热闹已尽,各自返回屋里。唯有秦淮茹思绪万千,觉得这个四合院实在复杂难处,自己是否适合居住在这里也产生了动摇。当人群逐渐散去,贾东旭连忙扶着母亲回屋去了。
聋老太瞥了贾张氏一眼,满脸不屑,随后摇摇头,径直走向后院。她为何如此维护易中海?原因很简单,她指望以后依靠易中海夫妇养老,绝不能让他的名声受损。至于同族的易谭氏,始终是可有可无的牺牲品,谁让她既不争气又没有娘家撑腰呢?
老一辈人普遍认为,易家没孩子全是因为妻子的错。这件事就这样模糊不清地过去了——说是过去了吧,其实并没有。老住户心里跟明镜似的。
不论易中海和贾张氏有没有瓜葛,总之他们已经被贴上了标签。即便不再公开议论,私底下难免也会有流言蜚语。新住户则懵懂无知,轻信了老太太的保证以及易中海与贾张氏的说辞。而最主要的,易中海向来被视作一个热心肠的好邻居,为人公正公平。今天两家人都没去工厂上班,因为他们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