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隆十七年 七月初五,晨曦微露,阳光洒在京营的练兵场上。
身着一袭黑色劲装、外披红色披风的梅耀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后勤司营帐。
作为京营里的校尉统领,他平日里治军有方,在军中颇具威望。
此时,后勤司营帐内,管事周奎正对着一堆军册愁眉苦脸。
周奎身材中等,身形微微发福,一双小眼睛总是滴溜溜乱转,透着一股精明劲儿。
梅耀祖撩开营帐帘子,大步走了进去,高声说道:“周管事,忙着呢!”
周奎闻声抬起头,见是梅耀祖,脸上立刻堆满笑容,起身相迎:“哎哟,梅统领,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梅耀祖也不兜圈子,直接说道:“周管事,我今日来是想请个十天的假。”
周奎微微一愣,脸上露出些许为难之色:“梅统领,不是我不帮您,只是最近京营事务繁杂,上头催得紧,这假……”
梅耀祖微微一笑,拍了拍周奎的肩膀:“周管事,实不相瞒,我要成亲了,家中诸多事宜需要我回去操办。”
周奎一听,眼睛瞬间瞪大,随即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原来是大喜之事啊!梅统领,恭喜恭喜!
您可是京营指挥使的亲表哥,这点小事,哪能为难您呢!”说着,他毫不犹豫地拿起笔,
在假条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还热情地说道:“梅统领,您安心回去筹备婚事,这十天的假,您就放心休。
等您成了亲,可得请兄弟们喝杯喜酒啊!”
梅耀祖连声道谢,离开了京营。
………
次日,七月初六,东城梅府一片忙碌景象。李夫人一大早就带着几个得力的丫鬟,风风火火地来到了京城最大的牙行。
牙行内,人头攒动。一排排年轻男女整齐地站着,神情各异,有的紧张,有的期待。
牙行的伙计满脸堆笑地迎上来:“夫人,您里边请。咱们这儿的人,那可都是百里挑一的,各个都是干活的好手。”
李夫人端坐在厅中的椅子上,仪态端庄,身旁的丫鬟拿着一本空白名册,准备记录入选之人。
“先把家丁都叫过来。”李夫人吩咐道。
伙计连忙吆喝一声,一群年轻男子纷纷走上前来。李夫人站起身,目光锐利地逐个打量。
她走到一个身材高大、面容憨厚的年轻人面前,问道:“你会些什么?”
年轻人恭敬地回答:“夫人,我会些拳脚功夫,力气也大,能扛重物。”李夫人微微点头,示意丫鬟记录下来。
经过一番严格挑选,五十名体格健壮、看着踏实可靠的家丁被选中。
接下来挑选丫鬟。李夫人要求极高,不仅要模样标致,举止得体,更要聪慧伶俐,身世清白;
她亲自查看丫鬟们的言行举止,还让她们现场展示了针线活。最终,一百五十名模样清秀、手脚麻利的丫鬟脱颖而出。
挑选婆子时,李夫人着重考察经验。她详细询问婆子们对家务的熟悉程度,
尤其是厨艺和照顾家中老小的能力。当然面相也是有要求的,
虽然不要求必须慈眉善目,风韵犹存,至少也要模样周正,看上去都没有尖酸刻薄的那种面相,
一番询问后,又有一百多人被李夫人看中。
这一上午的时间,李夫人足足挑选了三百多人。她满意地对牙行伙计说:“就这些了,总共多少银子?”
王掌柜立刻让旁边的账房计算,过了几息,有了结果 ,王掌柜立刻禀报,“李夫人,总共是三万两银子!”
李夫人不以为意的点点头,紧接着,拿出三张一万两的银票,递给王掌柜,“这是银票,即刻去准备契书,一个时辰后送来梅府,人我就先带走了!”
“没问题,李夫人先回府上,一个时辰后,鄙人亲自将契书送来!”
王掌柜坚定的保证道,紧接着立刻吩咐牙行伙计,麻溜地去准备契约文书。
李夫人看着这些即将成为梅府一份子的人,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她深知,这些精心挑选的人,将是梅府日后兴旺的根基 。
………
昌隆十七年 七月初七
京城在黎明的曙光中就被喜庆的氛围笼罩。梅府更是热闹得如同煮开的沸水,一片欢腾。
梅耀祖身着华丽无比的红色锦袍,金线绣就的祥云朵朵在袍上飘逸灵动,头戴的金冠璀璨夺目,
中央镶嵌的硕大宝石折射出迷人光芒。身旁的杨猛、杨安等一众青年才俊,同样身着鲜亮的礼服,
各个精神饱满、气宇轩昂。杨猛、杨安作为杨起的堂弟,与梅耀祖也算有着亲缘,今日特意赶来为迎亲增添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