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爱听不听(2 / 2)

“下去吧!”

朱标翻开奏疏认真浏览,半晌过后,直接合上奏疏,往坤宁宫走去。

他相信,有了这份奏疏,他的父皇一定能够同意方时提议。

就算还有点纠结,他也有把握劝动。

面对朱标的到来,朱元璋有些稀奇:

“咦?我们的大忙人怎么有空来?真是稀客啊!”

“爹,你也好意思说,你一个皇帝躲在后宫偷懒,让你儿子累死累活。”

朱元璋一点也不觉得尴尬:“咱这是在锻炼你,你看历朝历代的太子,哪个有这机会?”

“真好意思!”

马皇后一点也不惯着朱元璋,给朱标倒了一杯茶:

“别听你爹胡说,他就是想偷懒。”

“谢谢娘!”

说着,朱标把奏疏放在朱元璋面前:

“这是方司柬刚刚呈上,爹,你看看。”

“这么快?”

朱元璋有些讶异:“他写奏疏都不用时间的吗?”

“你不是让他今天呈上?”

朱元璋翻开奏疏:“那是咱说习惯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一天就能写出来。

唉,还是方小子的奏疏看的清爽,开门见山,有事说事。

那些官员怎么说都不听,咱有时候真想打他们一顿。”

朱标没有回话,而是从朱元璋身前,拿起一张烧饼啃了起来。

朱元璋的性子他也了解,也就是说说而已,一般只会杀人,很少会打人。

真杀人也都有目的,冲动下是极少数,只是做出个暴怒的姿态,让人以为是冲动而已。

等朱标啃完两个烧饼,朱元璋也看完,顺势把奏疏放在马皇后身前。

“方小子没说错,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很多学说都没有原来的样貌。

论语、孟子等经典很多言语到底什么意思,已经不可究,只能根据当下情形,做出最合理的解释。

为政以德,这个德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得到好结果的德,还是道德的德?

又比如,里仁为美,到底是朱子所说的,住到拥有仁厚风俗之地,还是心中一直处于仁的状态?”

“墨子言: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我觉得这话就可以说明一切,哪里出问题,就用哪种解释。

大明最终目标都是一直传承下去,想要做到这,让百姓一天一顿饱饭,这是最基本的。”

说到这,朱标一脸正色:“因此,儿子觉得这流传千年的治国理念,确实该改了。”

朱元璋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马皇后:

“妹子,你觉得怎么样?”

马皇后一直看着奏疏,语气平淡:

“改吧!你不改标儿也会改,标儿不改,方小子会立马辞官去教书,将他的理念传下去。”

“什么意思?”

朱元璋和朱标一脸不敢相信,他们父子两人一直对他信任有加,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年纪轻轻会辞官?

马皇后抬头看着父子两人,指了指奏疏:

“你们真觉得短短一天,他能想出这么多东西?

他早就想改了千年治国理念,只是科举没开,他又不认识人,只能从底层开始,教书是他的第一步。

就算别人没有传出朱襄氏,方时也会在一定时候传出来。”

朱元璋有些狐疑:“妹子,你是说,这小子不仅有完整的计划,还做了两套计划?

咱和标儿要是不同意,他就另起炉灶?

咱或者标儿只要有一个同意,他就会一步一步执行下去。”

马皇后点点头:“我是这么认为,具体是不是还要问他。”

“好小子,蒋瓛要是没抓他,他是不是就会通过张家,从青峰县开始计划?”

马皇后不置可否:“方小子没钱没人,都不改其志,足以说明若朝廷不支持他,必定会改变方法,不会再在朝堂上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