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蹊跷(2 / 2)

齐先生知道的情报比卓中要多,他的猜测也只是根据这些情报推断出来,然而他不可能告诉卓中,因为卓中地位不够,没资格知道。

[今年暹罗、安南等国入贡,晋王时不时的去礼部,不知道与这事有没有关系。]

[吕本回京后,陛下一直没有动作,就好像盐税根本没问题。]

[若朝廷真知道制盐配方,却一直没放出,这又是为何?]

比起齐先生,吴民言显然知道更多,手里纸张久久放不下。

坐在对面的赵安阳好奇问道:“小叔,发生什么事?”

“河南来信,是大哥通过鲍恂得到的消息,晋王准备参与海贸。

暹罗、安南等国今年入贡,年底便会到京,大哥让我们明年开始减少海贸。”

“晋王?”

赵安阳惊呼出声:“怎么可能?陛下准备重开海贸吗?今年刚下的诏书。”

“不清楚!不过大哥专门写信回去,便说明不是空穴来风。”

赵民言一脸凝重:“这倒不算什么,最主要大哥在联络朝廷官员,准备开启变法。

为了名正言顺,大明需要发生一件震动全国的大事,大哥让我们去山西,想办法掀起走私大案。

只有与商业有关,才能试试方时对商业的态度,才能知道我们赵家接下来该怎么做。”

“赵家根基在福建,山西那边我们人生地不熟,想要掀起大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而且山西那边卫所众多,刚出事,这些卫所将士便会立刻赶到。”

赵民言也明白这一情况,然而赵民望的话他不能不听,这让他纠结不已:

“大哥选择山西,应该也想试试晋王的想法,细盐配方暂时放弃,变法一事要紧。”

“小叔,还是再想想,别这么快下决定。”

赵安阳轻声劝说:“王政在福建成立宣承司,这里出事更容易传遍全国。

而且有细盐在,我们更容易掀起大案,给大伯一个借口。”

名正才能言顺,没有一个契机,突然朝廷大部分官员提议变法,只会让朱元璋觉得有阴谋,这是在逼宫。

若是别的皇帝也就罢了,就是逼宫了,最多死几个人,可朱元璋不同,敢逼宫,满门抄斩都算是轻的。

沉思良久,赵民言决定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赵民望,若还是不同意,他只能暂时放弃细盐配方。

“安阳,浙江来人先盯着,我立刻写信去京城,问问大哥的想法。”

“是!”

赵民望不仅仅需要一场震惊大明的案子,还需要勾起朱元璋的急躁之心。

为此,他特意交代鲍恂,让其减缓经典编修时间。

减缓时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辩论,让翰林院诸位大儒,对于经典的解释谁也不让谁。

如荀子一书,有人想要编修,有人说不能编修。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

荀子修身篇何以不能编修进去?就因为其所持性恶之说,吾等便要将其所有言语否定吗?

程朱不也引用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此话一出,国子监内顿时响起激烈的辩论声。

坐在一旁的吴沉冷眼看着这一切,荀子理念必须要编修,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完成这个目的。

“诸位、可否听老夫一言!”

鲍恂高声喊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吾等此次乃是为大明编修治国经典。

不管先贤所持何种理念,只要对大明有用,吾等都该编进治国经典。

荀子之言有些说的对,有些说的不对,吾等只要拿出对便是,何必又重新提起性善、性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