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科举也不像大明那样,经义等等全部都考,而是只考了三样:策论、陈朝律法以及中原王朝历史,连最基础的律法都没考。
‘何为治民?’
看着策论题目,所有读书人都懵了,李德更是在心中疯狂吐槽:
[这么简单看不起谁呢?]
李德信心满满的拿起笔,可刚要写些什么,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何为治民?致君尧舜,可没有致民尧舜啊!]
[让百姓生存无忧,可怎么让百姓生存无忧?写井田制那不是妥妥傻子?]
[写云南之策,可那东西大明本就知道,抄的还算是自己所想吗?]
[短短四个字怎么就这么难?]
坐在监考位置上的曹诚,望着下方抓耳挠腮的读书人,眉毛挑了挑:
[方时可真是变态,这题目看起来简单,答起来可真难。]
[导万民向善算治民?治国即治民?还是让万民吃穿不愁算治民?]
曹诚觉得别说安南读书人,大明也没有读书人能够完美提交答卷。
随着时间推移,陆陆续续有读书人开始下笔。
见此,曹诚松了口气:“他不在乎这些读书人能不能答出来,只要有写,能从引经据典中看出其才华便可。
他也不信安南此地真有大才,能够治理一县之地即可。”
时间很快过去,三天后这些读书人满脸疲惫走出考场。
纵是恨不得立马回家睡觉,这些人还是强撑着精神,邀请好友进行探讨。
李德也同样如此,一想到考试题目,他心中便满是懊恼:
“王兄,你是如何作答?”
“请叫我嬴苏、嬴子复!”
嬴苏语气淡然:“治民即治国!使民无衣食之忧、寿终正寝、不被情欲所控即为治民。
至于如何做到,引经据典即可,这还需要问?”
李德张大嘴巴,一时间不知该先骂他无耻,还是先辩驳他的答案。
不等李德回话,另有一个读书人开口:
“王兄,你还真改姓了?不仅改姓,连名和字都改了?”
嬴苏端起茶水喝了口:“都说了有族谱,可以追溯到献公,你们怎么就不信呢?
你们也别问族谱是真是假,反正这东西我认为是真的,天王老子来了,它都是真的。”
“不管真不真!我就问你,治民就这么简单?”
“那还能是什么?”
嬴苏一脸困惑:“难得是如何做到,该怎么去做。
战国时讲的是使民之道,商鞅根据秦国情势提出弱民!
汉时讲的是防民,董仲舒提出三纲和宗法制。
如今大明可不同,讲的是护民,所以才有云南之政。
说是治民,其实是导民,引导万民!”
“原来如此!”
李德恍然大悟,随后想到自己的回答,脸色霎时间变得难看:
“那我肯定考不上了!我全篇写的都是致民尧舜,让天下万民人人成为圣贤。”
“我写的是愚民!”
“我写的是教化!”
“……”
嬴苏扫了眼众人,心里爽的不行,脸上神色丝毫不变:
“科举已开,足以证明此地很快会变成交趾布政司。
大明科举三年一开,时不时还加恩科,吾等还有机会。
再说,此次科举又不是为了选拔宰相之才,只要吾等表现自己的才学,答非所问也无妨。”
“希望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