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旅顺 下(1 / 2)

二十日,日军对旅顺北面的防线,也就是陆地炮台发动试探进攻。

稍加试探之后,日军司令大山岩开始排兵布阵。决定21日凌晨2时开始总攻击。当日下午,各军进入预定的阵地。日军的军事部署,并不出奇,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其中:骑兵搜索队警戒盘龙山以西,部分骑兵搜索通向旅顺的道路;

右翼纵队第一师团攻椅子山炮台,混成第十二旅团攻二龙山炮台。

左翼纵队在旅顺东北布阵,牵制清军;军司令部驻土城子南。

联合舰队在旅顺海口一字摆开,牵制清军炮台火力。

若论旅顺的地形,若论清军工事和兵力部署,是个军人都看不出日军如何才能快速获胜。

旅顺南面(东南)是旅顺口,东西两侧沿海都有强大的炮台,仅仅是200毫米,240毫米的大炮就有九门之多。

旅顺北面乃是一道天然的山岭遮蔽,被一条南北走向的龙河分成东西两部分,西边有椅子山,案子山、望台北等炮台,东面有松树山、二龙山、鸡冠山等炮台。

而且,南北两条炮台阵列,距离也就四五公里,大口径火炮能够互相火力支援。

如此强悍的火力体系,以甲午时期的技战术水平,如果不是清军驻守,换成列强的军队,都不说德军法军这种陆军强国了,哪怕是俄军,小日本不死个上万人,根本就不可能打下来。

甚至,弱鸡一般的美国陆军(这时代欧洲列强都不大看得起美国)都有将领评价:若换了美军,日军不损失个一两万人,根本不可能拿下旅顺。

但是,纸面力量只是纸面力量,真打起来,才知道铁桶阵甚至不如纸糊!

清军炮兵,分为东西两部分。总兵黄仕林指挥东岸炮台,其麾下原有两个炮营,战时扩充,此时已经拥有四个营的兵力。北面防线上的三座炮台群有两个营的炮兵(一营老兵,一营新兵),保护炮兵阵地的是三个清军总兵,兵力各有约两千,并有总兵姜桂题为机动兵力。南线的三座炮台有两营兵力(一营老兵一营新兵),没有陆军协防。

西岸炮台,总兵是张光前,兵力与黄仕林别无二致。保护北面防线的三座炮台群的清军,同样的是三个总兵官,并有总兵徐邦道为机动兵力。南线的三座炮台,同样的乃是两个炮兵营,没有陆军协防。

东西两部的清军,合计兵力为一万六千余人,若是加上旅顺军港的北洋水师部队,总兵力高达一万八千余!

红旗军王光辉炮兵分队在黄仕林麾下,好不容易才混了个哨长,但其麾下只有五十余人的炮兵,另有一百多人都是刚刚招募的新兵。这些新兵刚刚入伍没几天,既不会开炮也不会打枪,甚至运输炮弹都还得由老兵指挥,否则出意外出纰漏简直是一定的。王光辉哨驻守的乃是旅顺口对海的炮台,最东侧的老蛎咀炮台的东炮台。简单的来说就是沿海炮台群的最东侧,也是最外围。老蛎咀炮台仅仅只有一门200毫米克虏伯架退炮,两门克虏伯75毫米炮。士兵一百六七十号,步枪仅仅只有三四十支。

若是按照总兵官黄仕林的战争思维:最外侧,也就是最先接敌的,也是最危险的。王光辉这个小年轻,刚刚加入清军没几个月,虽然平时“孝敬”不少,但距离亲信还远着呢。当然,就只能守在老蛎咀炮台了!

黄仕林麾下的炮台,黄金山炮台群乃是主力。

不过,现在已经开战,日军从陆地上也就是北方打过来,黄仕林发现旅顺北面的三座炮台群才是最危险的,才是最先接敌的。不知道,心情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