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战平湖 3(1 / 2)

思路重新回到平湖。平湖地理很复杂,但也很简单,主岛马公岛与白沙岛和渔翁岛,加上一个小小的中墩岛形成一个大大的环形,围了一块十公里乘以八公里宽的水面。因为这块海面是被四个岛屿包围,只有三处水道与大海联通,故此哪怕台风天气也是风平浪静,平静的如同镜子,因此被渔民称为平湖。后来因发音才改为澎湖。而主岛马公岛,其实是因为有妈祖宫,音传讹传而变成了马公岛。

守备旅的兵力部署,李林杨看了一下,没有多大问题。趁着天色还没黑,李林杨巡视了群岛的六处对海炮台以及设在拱北山的主要阵地,鼓舞士气,稳定军心。

平湖列岛有六处固定对海大型炮台:

列岛南面的主要水道宽大约三公里,东侧是风柜里炮台(在马公岛上),有一门240毫米大炮。西侧是渔翁岛南端的两座炮台,其中一座上也部署了240毫米大炮。三座炮台相向牢牢的守住了进入平湖的主水道。

中墩岛有一处炮台,看死了平湖东侧的水道。白沙岛有一处炮台遮蔽了平湖西北角方向的白沙岛和渔翁岛之间的水道。此外马公岛上还有一座大城北炮台。

除了红旗军运来的大炮,平湖这里的火炮非常多,多的惊人,但是,质量就很差了。最大量的火炮乃是铸铁炮,数量高达98门,其中有些炮还是明朝时期的古董大炮比如著名的红夷大炮,著名的弗朗机炮。比较先进的后装弹岸炮一共有十八门,有120毫米的有95毫米的,有七十五毫米的,全是架退炮。野战炮则全是克虏伯铜炮,十二门,已经年龄超半个世纪的老炮儿了!

“我军已经把炮台以外的所有老式火炮部署在了这里这里。。”

主岛马公,有两处比较适合抢滩。这些老式火炮威力小射程近,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前沿火力道也不心疼。

“十二门克虏伯铜炮全给了吴佩孚,另外还配置了四门克虏伯75毫米野炮。”

这些炮虽然不是一次性使用,但丢了同样的不心疼。

“其他陆军火炮,我军部署在了马公岛拱北山(日军称之为圆顶山),构筑了两个阵地,中间修了道路,可以转换阵地,火力完全可以覆盖全岛!”

在岸炮力量还不足以拒止敌舰的情况下,反登陆却不战于滩头,乃是红旗军浸淫很深的一种战术。有着一整套的技巧,何必达和海军陆战队很擅长。

“唯一缺陷就是没办法在山顶构筑永久炮台,时间来不及。只部署了三门法制山炮。”

别看拱北山只有四十来米海拔,高出平地也就二三十米,但要想把大炮转运到山顶,工程量巨大。法制山炮能够大卸十一块,因此能运到山顶。总之,火力体系虽然不完美,但也足够小鬼子喝一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