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做做顾问大臣还可,这监国的重任焉能担当,三军立威并不一定要亲自领兵出征,皇帝是国家的主人,便是三军要效忠的主子,这威严有谁能替代?
皇帝不用非要阵前杀敌,才能竖立军威的,只要将国家治理好,便是全国百姓拥戴的君主,何愁军威不立?”
“阿娘,儿子尚算年轻,不但想在军队中立威,最重要的是在四海他国扬名,威慑敌国,扫除外患,方能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儿子想过了,万一真有什么事发生,阿娘可不用顾虑,直接做摄政大臣,扶助皇太子治国,直到他长大成人。
有阿娘监国,儿子才能放心远征,阿娘莫要推辞了。明天早朝,儿子就会当着文武文官的面宣告旨意,儿子远征期间,朝中大小事务,均由阿娘决断。”
娄昭君见无法劝住高洋,只好无奈的接受事实,但她还是不放心地嘱咐高洋:
“皇帝远征,需要准备的事项繁琐,皇帝是打算带上哪些宫人内侍前往,好等阿娘替你安排?”
“阿娘不用安排了,这些人都不会带,儿子是去打仗,不是去游山玩水,不用带伺候的人。儿子是三军统帅,自然是要与军兵将领共同进退的,儿子是骑马行军,什么人也不会带。”
娄昭君听后,也佩服自家儿子那种身先士卒的勇气,但身为母亲,哪有不担心儿子安危的,儿子越是奋勇向前,危险就越大。
她脸上露出愁色,不安地说:
“皇帝身为三军统帅,是军队的主心骨,虽然身先士率,能最大地鼓舞士气,但也不能罔顾自己的安危,总之皇帝在,军心在,统帅在,军不乱,儿子呐,你好生记住阿娘的话才好。”
高洋也看出了母亲的担忧,他走过来张开双手抱着母亲,安慰她说:
“阿娘莫要发愁,儿子明白阿娘的话,总之阿娘只管放心,儿子定能凯旋而归的。”
娄昭君拍了拍儿子的背,无声地叹了口气,所谓儿大不由娘,自己只能在心里替儿子担惊受怕了。
第二天早朝,高洋在朝会上宣布自己将要远征的消息,群臣听后都炸开了锅。
时任尚书令(即宰相)杨愔出列启奏说:“臣启陛下,假若陛下决意远征,这朝中大事,以何人做主?”
“尚书令问得好,此事朕已有决定,来人,宣读诏书。”
这时,负责皇帝诏书下达的黄门侍郎走到台前,高声说道:
“众臣听旨!”
殿上的群臣一听,全部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刻日出征,特命武明皇太后为监国大臣,朕远征期间,朝中大小事务,均请示皇太后决断,如有违者,立斩不饶。钦此!”
“是,臣等遵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下跪的群臣齐声高呼。
高洋安排好朝中大事后,就下令三军做好出征的准备,三日后起程远征。
出征当日,娄昭君亲自来到城门口送行,她举起一碗酒,先是洒向大地,为大军祈祷,然后又倒满一碗酒递给高洋说:
“阿娘在此向皇帝敬酒,祝愿皇帝旗开得胜,大捷而归!”
“好,儿子承阿娘吉言,定必扫平外患,大胜回朝!”
高洋说完,接过母亲手上的大碗酒,一饮而尽,然后翻身上马,策骑飞驰而去。
娄昭君望着远去的大军,直到看不见高洋的身影,才转身返回皇宫。
之后,娄昭君就展开了忙碌的生活,监管着齐国的朝政,还每日到宫中的先政殿中向高氏的烈祖烈宗祈祷,祈求祖先保佑儿子高洋能大破敌军、平安凯旋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