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有两大武术之乡。
南佛山,北津门。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
北宋初年朝廷在广州设置市舶司,从事对外贸易,随后又在佛山成立分支机构,
明朝时,佛山“合西北二江之流,从外省来者皆问途于此,富贾殷商,货物辐辏。”
佛山渐渐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首。在天下四聚中,佛山也排名第二,明清时期的佛山,百货山积。
及至民国时期佛山依旧物阜民丰,经济如此繁盛的佛山,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了大量武术人才。
黄飞鸿、黄麒英、叶问、梁赞等,诸多武术名家为佛山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佛山武术界越发繁荣。
而津门能和佛山并称为武术之乡,也绝非浪得虚名,自中华武士会在津门成立,国术开始了黄金发展的十年。
津门的武术名家绝对不比佛山少,霍元甲、马凤图、李书文、李存义、孙禄堂等让津门武术界空前繁荣。
然而时过境迁。
国术强身,终究不能强国。
在内忧外患之下,指望国术强国,无异于水中捞月,津门武术界在失去了政府推动也逐渐变得腐朽。
………
民国二十年五月。
方易初到津门,和以往世界不同,这次他没有融合前身的记忆,也就是说他可以用真实身份行走。
“虽然没有合适的身份不太方便,但以自己的身份融入这个世界,我就是我自己,反而更加痛快。”
方易历经四个诸天世界。
系统每次都为他匹配合适的身份,虽然适应地更快,但每次都要以另一个名字,几次下来神经都快错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