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右北平郡李广威震匈奴被称为“飞将军”匈奴数年不敢入侵。然而在后来的战斗中李广却屡遭挫折。他曾任郎中令并率领军队出击匈奴但各将领多有杀敌俘敌达到标准因功封侯的而李广的部队却没有功劳。在元朔六年(前123年)和元狩四年(前119年)的两次战斗中李广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战功甚至陷入了困境。
五、迷道自尽与后世影响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李广几次请求随行起初汉武帝以他年老没有答应但后来同意他出任前将军。然而卫青却将李广调离主力部队让他从东路出击。由于东路迂回绕远且缺乏水草李广的部队在途中迷路未能参战。卫青南行渡过沙漠才遇到李广的军队。李广谒见大将军后回自己军中得知要被审问对质时非常恼怒认为自己受到侮辱。他拔刀自刎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李广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也无论老少都为之落泪。
李广的死对西汉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长子李当户和次子李椒都已经过世仅留下幼子李敢。李敢因父亲之死打伤卫青后被霍去病射杀。李广的孙子李陵也因战败投降匈奴导致李氏名败。然而李广的英勇事迹和忠诚精神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六、轶事典故与性格特征
李广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其中最为着名的就是“射石搏虎”的故事。据说李广出猎时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便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去了。还有一次李广听说郡里出现了老虎便尝试独自去射杀。在居守右北平时他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他但他带伤最终射死了这只虎。
李广的性格特征也非常鲜明。他廉洁奉公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却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他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但寡言少语不善言辞。然而他对待士兵却宽缓不苛深得官兵爱戴。在战斗中他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
七、后世地位与墓址
李广的英勇事迹和忠诚精神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其中就包括“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广。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广也位列其中。
李广的墓位于天水市城南石马坪。这座墓是衣冠冢建于何时史无记载。墓地中央是一个半球形坟堆四周砌以青砖青草盖顶庄严肃穆。墓前竖立着两块石碑一块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汉将军李广墓”另一块是蒋中正题写的“汉将军李广之墓”。墓地祭亭门前还有两匹汉代石雕骏马造型粗犷风格古朴。石马坪也因此而得名。
八、结语
李广的一生是传奇而悲壮的一生。他以勇猛善战、忠诚爱国着称被誉为“飞将军”。然而他的命运却多舛历经坎坷最终因迷路未能参战而愤愧自杀。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也有无奈和悲哀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李广虽然离去了但他的英勇事迹和忠诚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