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尔古斯克新组建了一支两千多人的城防部队,基本都是镇东市的青壮市民,有他们接手城防工作,防卫军就能抽出身子执行其他任务。
海参崴和伯尔古斯克不一样,这是一座滨海城市,连城墙都没有,所以也就没组建城防部队。
但夏至在这里成立了一支专门用于巡视海岸线的海岸警备队,由格罗莫夫负责管理。
格罗莫夫现在是青阳法务委员会的委员,负责滨海边疆区的法务工作,和王默群搭档。
海岸警备队里有苏俄人也有华夏人,刚开始的时候,双方的关系谈不上融洽,但也没什么矛盾,可随着在一起出任务的时间久了,关系也渐渐熟络起来。
苏俄人其实没什么太深的城府,他们不像虚伪变态的日国人,也不像又蠢又坏的高丽人,他们就是单纯的性子直。
合他们的心意,他就拿你当好朋友,不合他们的心意......那就打服他们,让他们改变自己的心意。
叶泽农的第三师已经扩编完毕,目前有六个团共三万人的兵力。
三月初,第三师在卡梅什罗夫完成集结,准备对伯利克城发起进攻。
虽然军情团对圣枪军团的战斗力评价非常低,可叶泽农还是谨慎的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战略,沿着铁路线一点点向北推进。
伯利克就是座孤城,整个苏俄远东地区再也没有一座人口超五万人的城市,没人能对圣枪军团提供支援。
在这种情况下,叶泽农并不急于快速击败他们,他要稳扎稳打,争取把部队的损伤控制在最小范围。
从卡梅什罗夫出发,一路要经过四五座小城才能到伯利克,第三师每天只走一二十公里,像是散步一样缓缓行进。
每到一座小城,部队都要修建一座半永久的营区休息两天,然后才继续启程。
现在不是开战的好时候,因为越往北走气温越低,握着武器的手没一会儿就冻得没知觉,必须戴着厚厚的棉捂子才行。
和悠哉悠哉的主力部队不同,军情团就要辛苦的多。
瓶子已经不怎么亲自带队出任务了,他现在是军情团的中校副团长,专门负责苏俄方向的军务。
军情团从外面传回来的情报都要先经过他的梳理判断,然后再上报给叶泽农。
拿到一份从库什图传回来的情报后,瓶子急匆匆来向叶泽农汇报。
“师长,库什图的消息,圣枪军团已经开始集结了。”
叶泽农接过纸条仔细看完,随手把纸条递给一旁的张三林。
“四万人,看来老毛子不是很重视我们呀。”
张三林有些疑惑:“不应该啊,从海参崴跑的那个瓦西里不是也在伯利克吗?他知道咱们的厉害,怎么会只派这么点人对付咱?”
叶泽农略一沉吟:“瓦西里是五个执政官之一,按理说他是有资格派出更多部队的,最不济他提个建议,别人也会重视起来。”
他闭上眼想了想,有些不确定的说道:“会不会是憋什么坏主意呢?”
他看向瓶子:“让兄弟们辛苦点,扩大一些探查范围,人手不够就从111团调人,别漏了什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