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全新的历史观点(2 / 2)

这位少年心中的千古一帝,不再像往日那般丰神俊逸,而是终日被羞辱,苟且活着。

随行路上,少年看到了更多的惨状,精神有些失常。

眼见着千里饿殍,二圣受辱,少年在画扇上画下了二圣受难图,然而却一直搞不到红色颜料,无法完成画作。

不久后,画扇的内容被赵佶发现,这位昔日的皇帝大怒,亲手用一把金瓜打死了少年,少年的血浆飞溅,染红了画扇。

这篇文章五千字左右,是程野在网上看过的一篇文章,又结合了马伯庸的写作风格和特色。

马亲王写书,历史底蕴和细节丰富,颇有炫技的嫌疑,但非常符合新概念作文的标准。

炫技、掉书袋这种事情,对于成熟作者来说是缺点,但是对于一个新人作者来说,不是。

而且马亲王擅长从史书的字里行间里做文章,能把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次程野也算是用了相同的手法。

王希孟此人非常神秘,虽然画出了《千里江山图》这样的传世珍品,但是本人在史书中几乎没有着墨,生平经历的记载主要来源于蔡京在《千里江山图》上的题跋。

所以后世的史学界出现了这么一种观点,或许王希孟此人是虚构的,他的真实身份就是宋徽宗赵佶。

各种论证有很多,比如《千里江山图》的山水勾勒技法与宋徽宗的《雪江归棹图》极其相似;

完成了《千里江山图》这副巨作,但是史书却对作者本人几乎没有任何记载,王希孟画完此图后,人间蒸发,再无作品问世(传说中因作千里饿殍图被宋徽宗所杀是讹传),完全不合情理;

还有,绘画所用的研磨料和宫绢都十分昂贵,很多都是皇家才有资格取用的一级品,等等。

而且以赵佶超凡脱俗的艺术审美力和创作才华而言,完全有能力画出《千里江山图》。

单说艺术造诣,赵佶和李煜在封建帝王当中属于绝代双骄,所以才会有赵佶是李煜转世,报复赵宋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