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合作共赢,抵达日本】求追读(2 / 2)

当然了,投资的电影能赚钱,那肯定是好的,谁还嫌弃自己赚的钱多啊?

“那就多谢徐姐了,三成足够了。”

李艺书心里一喜,三成已经超过了他心理预期。

“其实多给点你份额倒也没什么,主要我还想拉燕京电影制片厂一起,所以只能这样了。”

“没事的徐姐,合作共赢嘛,《赤伶》我也是想拉上峨眉电影制片厂,跟燕京电影制片厂一块参与出品,到时候算上徐姐的,我们四家联合出品。”

90年代前中期,还是制片厂的时代。

李艺书要想在国内拍电影,还是很有必要拉拢制片厂的。

峨眉电影制片厂有他父亲在的因素,加上知遇之恩,那肯定是得带上的,指不定还能帮父亲更进一步,从导演往厂里管理层上挺进。

至于带上燕京电影制片厂,除了过几年会合并成中影集团,想着早点混个脸熟外,主要还是现在燕京电影制片厂跟北电是有合作关系的。

李艺书身为北电的学子,自然是要跟北影厂搞好关系,这有利于他未来对电影行业的布局。

博纳影业的创始人于冬,他不就是从中影辞职出来单干,靠着老领导韩三坪的照顾,这才一步步将博纳发展成全国数一数二的发行与制片公司的。

又谈了一会儿投资比例的事后,李艺书想起自己那家艺术电影公司,也是提出让徐砜帮忙找一些靠谱的人。

帮他把这家皮包公司的框架给搭起来,他在港岛这边人生地不熟的,能找的人除了徐砜也就是邱福生了。

但邱福生的大本营在宝岛那边,徐砜在香江扎根数十年,认识的行内人士有很多,管理方面的人才肯定也不少。

“没问题李导,我先安排人帮你把框架搭起来。”

“麻烦徐姐了。”

“一点小事。要李导真想谢我的话,那就早点开拍《赤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