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零章 各有谋算(1)(1 / 2)

马谡别传 高瞻非 1137 字 18天前

孔明与邓芝深谈数个时辰,对他的才华非常赏识。

邓芝自去江东以后,诸葛亮料想他不辱使命,提前谋划,对刘禅上奏道:

“邓芝此去,其事必成。吴地多贤,孙权必定派人前来答礼。陛下当以礼相待,令彼回吴,以通盟好。吴国与我通和,魏国必不敢轻易加兵于我。吴、魏宁靖,臣当率军征南,平定蛮方,然后图魏。魏削则东吴亦不能久存,可以复一统大汉之基业也。”

刘禅非常高兴,听从诸葛亮的建议。

诸葛亮安排妥当,忽报东吴遣张温与邓芝入西川答礼。

刘禅作为皇帝,聚文武于丹墀,令邓芝、张温觐见。

张温到蜀汉后,一路上都在构思他的上表,现在腹稿已成,他多次推敲,已经没有任何问题,这才工整地写成表章。

因为孙权当时告诉张温,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可以不择言辞。

到了宫廷,张温胸有成竹,一脸的自信,呈上表章,他在表章中写道:

“古代商高宗守丧,却使殷商国祚再次复兴昌盛;周成王年幼,却使周朝德治天下太平,他们功勋普盖天下,声威振彻四海。如今陛下以聪明的资质,与古代圣贤等同,贤良大臣辅佐执掌政务,满朝精英有如群星璀灿,远近人们仰望您的风采,无不欢欣前来依赖。吴国勤勉军旅国力,以安定江南之地,希望与有道之君一起统一天下,倾心协力同规共谋,有如河水绝无反顾。只因战事频频猛烈,我们可供役使的军力太少,故此只好忍受卑鄙之徒强加的耻辱。现特派下臣张温,疏通情况表达友情。陛下推崇礼义,不应以此为耻而忽视我的请求。臣自遥远的边境,直到贵国首都之郊,频频蒙受贵国殊礼接待,恩诏不断传至,我受此荣耀感到惶惧,又感到意外的惊奇和不安。谨此奉献我主致陛下信函一封。”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张温称颂蜀汉,表明了东吴与蜀汉结盟的诚意,他也获得了蜀汉君臣的热烈回报。

刘禅不但承认东吴是一个独立国家,而且是以对等的地位结盟。

张温本人,更是得到了蜀汉群臣的肯定,他们不吝赞美之词,宣传张温的出色才学。

张温非常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自以为得计,觉得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不过如此,居然被自己的计策瞒过。

这次两国联盟,吴国原本是魏国的附属国,与蜀汉结盟,张温本着平等地位的原则,达到了目的,眼看鼎足而三的局面已经形成,心里非常得意。

在事情没有成功之前,张温非常担心,如果诸葛亮参照魏国的标准,坚持吴国以从属国的身份结盟,那就没有办法向孙权交代。

但事情成功以后,他觉得自己有些吃亏,应该取得主导地位才对!

毕竟在吴国和蜀汉的战争中,东吴是胜利的一方,张温的傲气,也开始显现出来。

即便是在刘禅的御宴上,张温虽然用词谦恭,但态度倨傲,尤其是与众臣相处,给人高人一等的感觉。

而且他别有居心的用词,也引起了诸葛亮的不快。

诸葛亮作为顾命大臣,在蜀汉的地位崇高,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然不会自降身份,和张温针锋相对,就思得一计,准备让张温清醒一下。

于是,诸葛亮把秦宓找来,如此...这般...安排了一番。

诸葛亮安排妥当,挑选了一个日期,以私人的名义,宴请江东才俊张温。所请作陪之人,都是西川才俊。

当天中午,众人都按时到达,惟独秦宓一人未。

诸葛亮以人未到齐为由,迟迟不开席。

众人不了解诸葛亮的用意,皆沉默不语,唯独张温枯坐等待,渐渐有些不耐烦。

诸葛亮就是要把他的火起激起来,便煞有介事地几次派人,前去催秦宓前来。

张温觉得,诸葛亮所催之人才是主客,自己反而沦为陪客,这种被怠慢的感觉,让他心中非常不喜,就直接开口问道:

“诸葛丞相,迟到的是什么人?难道他才是丞相这次宴请的主客?“

诸葛亮却笑呵呵地说道:

“今天是我的私人宴会,不谈公事,我请的各位陪客,大多都是文人学者,而未到之人,却是秦学士,是益州文人学者的杰出人物。“

张温自然不会因为诸葛亮的解释而释怀,更加憋了一肚子气,早就做好准备,想要好好为难一下来人。

诸葛亮看到张温憋的满面通红,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就让秦宓露面。

秦宓到了以后,按照礼仪,出言致歉,话音刚落,早有准备的张温,就迫不及待地出言为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