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产业升级(2 / 2)

房玄龄的询问,王成未能解答,谢承德抢下了话头,帮他回复了起来。

用的是谷贱伤农的理论,

理由就是杜荷的纺织作坊持续运转下去,布匹价格必然下降,

随之织布的百姓收入也只能下降,

最后还引用了杜荷装逼念出来的诗,把回旋镖扔回到杜荷脸上。

这几轮扯皮下来让杜荷都没了耐心了,这些人抓着挤占织工生计这点不放,

对他来说也并不是什么不能解决的事,也是他为目前纺织作坊的原料缺少要解决的事,那就是把这些人的原料收扰起来,

“房大人,还是我来说吧。”

杜荷决定要把他想好的掀桌理论给扔出来了,

“陛下,诸位大人,不知各位知不知道一种概念叫产业升级。”

杜荷这话问得主打就是一种你们这些土狗都不知道,

周围窃窃私语的百官们的窸窣声音中,李世民朗声嚷道,

“你别卖关子,继续。”

杜荷朝着李世民和两侧队列中的百官拱拱手,把礼数学得七七八八,然后才开口说道,

“陛下,诸位大人,本侯搞出来的酿酒作坊,石炭作坊,暖炉作坊等等,我想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说白了,这些都属于一种密集型的手工作坊,百姓们到作坊里干活,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

以酿酒为例,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懂得全部的酿酒工艺,在这手工作坊里,

他们不需要所有事都懂,只要能合格的完成一道工序,就能通过劳作换成报酬。

所以,纺织这个事也是一个产业,从家庭纺织到手工作坊纺织,这就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

谢承德和王成相视一眼,心中转得飞快,正要反驳,杜荷可没给他们机会,

“两位大人稍安勿躁,我还没说完。”

杜荷一句话将这两人的到嘴边的话给堵了回去,

“家庭纺织的转换步骤多,但是也并非不能朝着这个方向升级。

通常情况下,百姓们在家中纺织,得自己采集原料,纺成纱线,而后织线成布,

或贩卖给商贾,或制成衣衫后在贩卖给商贾,以此赚取自己的劳作所得。

要是这个织布的产业转换成了手工作坊之后,

那么原本广大的织工是不是就没了生计,这也是王大人所提出来的问题所在。”

杜荷话语停顿的瞬间,王成逮住机会,把方才被顶回来的气给喷了出来,

“说得没错,既然你已经知道了,为何还要这么干。”

杜荷瞅了一眼这货,心中暗骂,老家伙不懂礼貌。

“产业升级并非是让原本靠在这条产业上过活的人没了饭吃,

而是让他们通过靠在这产业上活得更好。

原来在家织布的织工可以到手工作坊里干活,

要是不愿意或是作坊干活的人饱和之后,

多也来的人手直接在家种桑养蚕,种植白叠子花,

或是种植收集其它各种织布原料都行,这些都属于纺织作坊的分工。”

“一派胡言,要是原料多了,你这作坊难道不会压价吗?你将百姓的生计置于何处?”

杜荷昂首自信的回应道,

“王大人,要不你到长安城里随意找个人问问,

我杜荷名下的作坊要招人,有人不愿意来给我干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