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眜叹了口气,语气沉重地说道:“季札啊,这是父王在时立下的旨意,你就继位吧。”
季札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决,语气坚定地说:“大王您虽然身体有些不适,但只要慢慢调养,一定会恢复健康的。这件事情并不急于一时。”说完之后,他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一会儿才再次开口说道:“大王,您不需要这么着急做出关于继承王位的决定。我季札一心只想报效国家,并无心称王称霸。所以,请大王一定要慎重考虑我的想法。”
余眛看着季札,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失望。他知道季札的决心,也明白自己无法强求他改变主意。于是,他叹了口气,又说:“你知道吗?你的继位并不是我个人的感情用事。”他看着季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作为一个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服务是一种神圣的职责,这是我们吴国历代君主的使命和担当。”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承载着整个吴国的希望。
“如今,历史选择了你,你就应该勇敢地负起这个责任。不要推辞了,否则对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余眜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季札,不容置疑地说道。
季札还是不肯继位,他不是不知道余昧的病情,病入膏肓,已无可救药了。但继位这件事,他实在是不愿意去做啊!他深知自己并非合适的人选,那些侄辈,如公子光、夫概以及余昧的儿子们,哪一个不是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之人呢?他们都是具备栋梁之才的人物,又有谁不觊觎着那至高无上的王位呢?
季札心里明白,一旦他接受了这个王位,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他不想因为权力而引发内部纷争和流血冲突,更不愿看到国家陷入混乱之中。因此,尽管众人都希望他能继承大统,但他却坚决拒绝了这一请求。
季札知道,吴国需要一个能够团结各方势力的领袖,一个能够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君主。而他并不认为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和魅力。相反,他更愿意将精力放在文化艺术的追求上,通过音乐和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理想。
面对余眛的恳切请求,季札感到十分无奈。他理解余眛对国家的担忧和期望,但他也坚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于是,他再次婉拒了余昧,并表示愿意继续辅佐新王,共同为吴国的未来努力奋斗。
在季札看来,虽然他不能登上王位,但他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为吴国贡献力量。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吴国一定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然而,他并不知道,他的决定将会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
余眛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撑不了多久了,但同时也深知季札对于继承王位毫无兴趣且心意已决。为了避免自己离世后可能引发的混乱局面,余昧果断采取行动,将几位手握重兵的公子调离国内,派遣至边境地区驻守,以确保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而自己的儿子,则被留在了身边。
随着时间的推移,余眛感觉自己的生命力逐渐消逝,就像一盏即将熄灭的油灯。在这关键时刻,他毅然决定再次派出使者前往季札的封地,希望能说服季札接受兄长传位给他的意愿,为兄终弟及制度做出最后一次尝试和努力。
然而,季札又出国了,这次到什么地方呢?是徐国。
说起来也巧,上次他在奉余眛巡访中原诸国的时候曾经路过徐国。当时,徐国的国君对他非常热情,并亲自设宴招待他们一行人。在宴会上,季札和徐国国君相谈甚欢,两人聊起了各自国家的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问题。而就在这时,徐国国君注意到了季札腰间的佩剑,这把剑锋利无比,剑身闪烁着寒光,剑柄上镶嵌着宝石,华丽异常。
“好一把宝剑!”徐国国君赞叹道。
季札微笑着回答:“是啊,这可是我父亲留给我的。”
徐国国君眼中闪过一丝羡慕之情,但他并没有开口索要。毕竟,这是人家的传家之宝,怎么可能轻易送人呢?但是,季札却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其实,当时他就有心将此剑送给徐国国君了。不过,由于当时出访任务尚未结束,剑,作为一种身份的标配,他还不能将剑送给徐国国君。于是,季札暗暗下定决心,等回国后一定将这把剑送给徐国国君。
可惜,后来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让季札无暇顾及这件事。如今,他终于有机会再次来到徐国,可以兑现自己的诺言了。想到这里,季札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悦之情。可是让季札没想到的是,徐国的国君竟已命赴黄泉,季札伤心不已,便把佩剑挂在徐国国君的坟前……
这公元前527年,吴王余眜去世,留下遗嘱:“吾弟季札贤,欲以属之”。意思是想让季札继承自己的王位,当使者找到季札,但季札推辞不受。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大臣们便推举余眛的儿子继承了王位。王僚时代开始。
在徐国的季札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或者激动。相反,他的神情显得异常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了这一切的发生。尽管王僚的继位存在一些争议,但季札似乎并不打算介入其中。几天之后,季札终于回到了吴国。当他见到王僚时,季札向他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并正式承认了王僚作为吴王的合法地位。然而,对于季札来说,这并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而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他深知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也明白吴国需要一个稳定的领导来维护国家的繁荣与安宁。因此,他决定支持王僚,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治理国家。他的行为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尊重,他被认为是一个品德高尚、忠诚正直的人。而僚也因此得以暂时稳固地统治着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