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国家不为私仇战 鸡父之役再扬威(1 / 2)

1

公子光拒绝了王僚要求他为伍子胥父兄报仇的出兵要求,这让王僚十分不满。然而,子光并没有因此得到片刻喘息的机会。就在此时,吴楚历史上一场着名的战役——鸡父之战悄然打响。这场战争将成为两国之间力量对比的重要转折点,也将对公子光和吴国产生深远影响。

自从卑之战让公子光趁势占了楚国的钟离和居巢后,楚国一直耿耿耿于怀,因为楚钟离和居巢还有一个重镇州来,这三个地方对吴国呈三角态势,州来为大本营,而钟离、居巢像一对蟹钳为掎角之势,军事意义十分重要。

这个三角阵势就像是一只巨大螃蟹伸出的两只钳子,牢牢地守住了楚国的门户。如今吴国占领了这两个地方,对于楚国来说,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道坚固的屏障,无法再有效地抵御吴国的进攻。因此,楚国一直在寻找机会夺回失地,并加强自己的防御力量。

在这种紧张局势下,吴国也意识到了楚国的意图,开始加强对钟离和居巢的防守。他们派出更多的军队驻守在这里,修建城墙和堡垒,以增强防御力。为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楚国对吴国一直有着地理上的战略优势,楚国在长江上游而吴国在它之下,楚国打吴国只要顺水而下俯冲攻击;而吴国打楚国要逆水而上,仰面抵抗,极为不利。这里有一个战略要地——州来,也是吴国一直想得而没能得到的战略要地。

公元前519年。楚国在鸡父(今河南固始县东幸)联合顿(今河南商城南)、胡(今安徽阜阳西北)、沈(今河南沈邱)、蔡(今河南新蔡)、陈(今河南睢阳)、许(今河南叶县)等国军队,组成七国联军,准备攻圢吴国。州来自然也成了楚国攻吴的大本营之一。

战争一触即发,这次王僚亲自统领大军,掩余和烛庸也随同出征迎战。

此次大战,楚国运气不佳,首战便遭遇重创。楚国的令尹阳即子暇(军事长官)在军中病逝,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楚军士气大挫,军心浮动。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位将领的离世无疑给楚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这种关键时刻,军队中的核心人物突然倒下,不仅让士兵们失去了信心和斗志,更可能导致指挥系统的混乱。楚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他们必须尽快找到新的领袖来稳定军心,并重新组织战略布局,否则这场战争的前景将变得十分渺茫。而其他各国也会对楚国的实力产生质疑,甚至可能不战而退,进一步削弱楚国的地位。

吴军很快就掌握了敌军的部署和弱点,于是制定了一套精妙的战术方案。他们决定主动出击,先攻击联军中几个相对较弱的军队,打乱敌人的阵脚。

战斗开始后,吴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那些弱小的部队。这些部队毫无还手之力,被打得狼狈不堪,四处逃窜。吴军士兵们士气大振,越战越勇。而联军则陷入了混乱之中,无法有效地组织反击。

然而,当联军重新集结并试图发起反攻时,吴军却巧妙地运用了佯装败退的策略。他们故意让联军看到自己的“败退”,引诱联军追击进入事先设下的伏击圈。

当联军踏入陷阱时,吴军立刻展开猛烈的攻击。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将联军分割包围,并迅速斩杀了其中最为嚣张的联军统领。此外,吴军还成功俘虏了两名参与联军的小国主公,使得联军群龙无首人心惶惶。

此时,吴军趁势发动总攻,一举击溃了以楚国为首的联军。他们奋勇杀敌,一路追杀,直至联军溃散逃亡。最终,吴军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打败了强大的联军,还夺取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州来城。让楚国从此失掉了地理上对吴国的战略优势。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于吴国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削弱了楚国的势力,也让其他国家对吴国产生了敬畏之情。同时,吴军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灵活多变的战术手段,成为了战国时期的一支强大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