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攻进攻蔡国的楚军是由子常率领的。之所以要进攻蔡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蔡国的背叛。当初蔡昭侯到晋国请求攻打楚国,但被拒绝后,他一气之下跑到了吴国。这个行为无疑激怒了子常,而此时楚国国内又发生了伯却宛事件,子常需要通过一场战争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然而,这场战争似乎并不那么坚定和果断。它显得拖沓、犹豫,似乎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行动。结果,这场战争并没有取得显着的成果,反而给楚国带来了一些负面评价。至诸侯国们的反对,还让吴国有了出师之名,国内对他也是议论很大。
子常虽然心里看不起吴国人,但对吴军还是有一定的提防之心。毕竟蔡国距离吴国有些遥远,如果吴军要来袭扰蔡国,那么走水路无疑是最为便捷的选择。因此,子常特意安排楚国的水师在水面上参与防守工作,并精心部署了足够的兵力,以充分利用上水的优势条件来迎接和击败吴军的水师。可以说,子常已经做到了万无一失的地步,自认为已经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到了。然而,令子常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吴军竟然会采取绕道进入蔡地的策略。如今,当吴军突然出现在眼前时,子常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慌忙下令让楚军撤退至楚国境内进行防守。此时,吴军与蔡军成功联手,共同打击楚军。唐成公对楚国也是怨恨在心,也派遣军队加入吴军和蔡军的阵营,形成了三国联军。
吴楚唐联军开始对楚国发动攻击,他们的目标是要夺取楚国的领土和资源。然而,战争的进展并不顺利。由于舟师在水面上的速度较慢,加上吴军需要逆水行舟,这使得他们在与位于上游的楚国舟师交战时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面对这种困境,孙武深知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采取果断行动来改变战局。于是他决定将一部分兵力从船上转移到岸上,寻找新的战斗机会。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吴国的战船突然停止前进,安静地停靠在江边。孙武精心挑选出三千五百名精锐士卒作为先锋队,并命令他们放弃船只,登上岸去。这些士兵们背负着武器和装备,悄然无声地踏上陆地,准备展开一场决定性的战斗。与此同时,吴军的其他船队依然继续前行,吸引了楚国舟师的注意力。
当楚军发现吴国的船队仍在继续行进时,他们误以为吴军并未察觉到自己的存在。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孙武已经悄悄地率领部分兵力登陆上岸,准备从侧面袭击楚国舟师。这个巧妙的策略让楚国陷入了被动局面,他们没有预料到吴军会如此灵活地运用战术。
随着夜幕降临,楚国舟师逐渐放松警惕,以为吴国的主力部队还在江上。而此时,孙武带领的先锋队已经悄悄逼近楚国舟师的营地。他们小心翼翼地穿过树林,避开楚国的巡逻队,最终成功地抵达了楚国舟师的后方。
在夜幕的掩护下,孙武指挥着先锋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楚国舟师完全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个措手不及,他们惊慌失措,无法有效地组织抵抗。孙武的先锋队迅速突破了楚国舟师的防线,烧毁了他们的战船,打乱了整个战局。这场夜袭给楚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让吴国军队重新获得了主动权。
吴军在取得胜利之后,并没有停歇下来,而是继续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以惊人的速度穿越了楚国北部的大隧、直辕、冥厄这三个险要的关卡。这些地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但吴军凭借着出色的军事策略和士兵们的英勇无畏,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吴军的行动如同一股旋风般迅猛,他们毫不迟疑地向汉水挺进。在短短数日之间,就已经抵达了汉水东岸,展现出了他们卓越的行军能力。这次战略奇袭让楚军猝不及防,完全打乱了楚国的部署。
吴军的这次行动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实力和勇气,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对楚国的战略奇袭。他们深入楚国腹地,给楚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战役充分体现了吴军的智慧和果断决策,以及士兵们的顽强拼搏精神。
2
楚昭王虽然年纪轻轻,但是自幼生长于王室之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心智较为早熟。然而,面对吴国连年不断的侵扰和攻击,这位年轻的楚王感到既愤恨又焦急。为了保卫国家,他紧急派遣令尹子常率领军队在汉水西岸加强防御工事。当得知吴军隔着汉水在东岸列阵对峙时,他再次调遣左司马沈尹戌、大夫史皇、武城黑等将领,集结了总计二十万人的大军在汉水西岸部署防线,旨在阻止吴国联军渡过汉水,进攻楚国的都城郢城。
囊瓦作为楚军主将,带领着二十万大军便开始构筑军事防线,并将军队分为三部,分别由史皇、武城黑和他本人指挥。共同对抗吴军。
就这样,楚国在汉水西岸建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试图抵御吴国的进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楚国的安全,以及维护楚昭王作为一国之主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