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深受夫差的宠爱,这一消息传到了越国的君臣耳中,他们都为此感到欣喜。范蠡则说:“那一天我们走得有些匆忙,以至于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耿介将军因为与我们同行而受到了怀疑,甚至不敢返回吴国。连欧阳将军也被伍子胥和孙子怀疑了。如今,吴国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特别是伍子胥和孙子等人,更是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向夫差进言,让他对越国保持高度警惕。若不是伯嚭机智过人,能够随机应变,巧妙地化解这场危机,说不定夫差会再次出兵攻打我们。不过伯嚭也需要人给他解难啊。这一切让人不禁感叹,世事难料啊!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我们还需要继续送给夫差一些珍贵的宝物,以此来取得他的信任。”勾践不禁皱起眉头,忧虑地问道:“如今的越国,哪里还有什么宝物呢?”
文种眉头微皱,语气沉重地说道:“大王,臣听闻会稽山上生长着一对巨大无比的树木,一棵是梓树,另一棵则是梗楠树。这两棵树粗壮坚实,高大挺拔,木质优良,属于上等的栋梁之材啊!俗话说:‘与人不和,就劝他建造房屋。’我们不如将这两棵巨木砍伐下来,送给吴国。这样一来,夫差必定会用它们来大规模地建造宫殿和高台楼阁,从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民力疲惫,百姓怨声载道。同时,这也会离间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使得军队士气低落。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民心,那么无论它表面看起来多么强大,实际上都是外强中干,必然走向衰落。”
勾践听了文种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带三千工匠上山伐木,其中就有那一对巨木。这对巨木可是相当大啊!在像《吴越春秋》等杂史上都有所介绍呢。那木之粗,需要二十个人的胳膊合围的长度相接才能合抱,也就是所谓的“二十围”;而那木之高,更是惊人,竟然有四十丈,一丈大概就是现在的1.3米,也就是说这两根巨木大约有80米左右之高!工匠们看着这两根巨木,不禁犯难起来,这么大的木头怎么运回去啊?于是有人提议把它们锯断分段运输,但也有人反对说这样会破坏木材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勾践到底是经历过战争的人,做事情多少还是有些战略思维的。那么问题来了,要不要分段呢?不!因为巨木送往吴国必定需要走水路,而这两根巨木能够通过的水道,日后越国的战舰同样也能够通过。据杂史记载,勾践命令工匠精心雕刻成盘龙花大柱,并涂抹上丹青,又镶嵌白玉、错彩镂金等装饰,使其变得金光闪闪,光彩夺目。此外,他还将所有采伐的优质木材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准备派遣文种大夫献给吴王夫差,用于建造富丽堂皇的宫殿和高台。
范蠡又讲:“这么贵重的物品,王上可以亲自送去,以解伯嚭、耿介和欧阳之难,我们现在还需要他们。”文种说:“不行,王上去可能回不来了,那次从吴国回来就差一点点啊。那个吴宽都提刀进洞了,要不是竹林女侠的两枚毒镖,我们根本走不了。没有非常之情况,王上除以胜利者姿态进入吴国,非必要不离开越国了。勾践思考片刻后,决定派文种前去吴国。
谁知,欧阳与耿介得知伍子胥和孙武怀疑他们收受贿赂私通越国,非要随文种一起回吴国,向夫差去说个明白。勾践请欧阳带队,一路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浩浩荡荡,将上好的木材送往吴国。木排到太湖边,进入吴国境内的河道大多太窄且弯弯曲曲,那么长的巨木不便运呀,文种按照勾践的计划,建议欧阳去禀报伯嚭,为保证巨木完好无损地运至吴国,要开控较宽且直通吴国境内的河。
欧阳已彻底被勾践、文种买通了,他和文种一起,带上大量财宝到伯嚭府邸,可把伯嚭乐的。当伯嚭一听还有巨木不得入吴,要从那里开挖又宽又直的河才能进来,马上说:“何难之有?征民役,挖。”没经过多少周折就进入了采香泾,一时间各种木材塞满灵山下的小镇,自此,那小镇便叫木渎。
文种一行人带着木材到达吴国都城后,马不停蹄地赶往王宫觐见吴王夫差。
文种带着精美的建筑材料来到吴国,向吴王夫差表达了越王勾践的诚意。
夫差看到这些珍贵的礼物,心中大悦,对越国的态度也有所缓和。文种趁机与夫差商议两国之间的合作事宜,希望能够达成更为有利的协议。
然而,在越国国内,勾践并没有停止他的谋划。他深知吴国的强大,必须要有更加完备的计划才能够战胜对方。于是,他暗中训练军队,加强国力,同时收集情报,等待时机。
与此同时,夫差在得到越国的厚礼后,越发骄横自大,对周边国家展开了侵略行动。这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不满和警惕,局势逐渐变得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