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那日在现场观看的百姓们回到家,都绘声绘色的向亲戚朋友描述着自己看到的场景。
“殿下神仙一般,在空中可以不借助外物,直接飞起来等到高台之上!”
“那一日我看的很清楚,殿下年纪虽小,看起来却气质出尘,还有极强的威严,真和神话故事里说的一样,让人神往。”
“我看殿下就是神仙,之前皇帝陛下不是说了吗,殿下是先天神圣!”
“对!殿下就是来拯救大秦的,所以才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粮食!”
不管百姓怎么议论,话题的中心只有一个。
就是嬴沐。
有些官员听到百姓们的议论,心里有了主意。
自古以来,皇帝最喜欢的,不就是为百姓做完一件事之后,看到百姓的反应吗?
那现在就是一个好机会!
若是把这些民众们的话都记录下来,写到自己的奏书之中。
殿下得知自己在民间一片称颂之声,一定会高兴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官员们感觉找到了拍马屁的正确方向。
可他们不知道的事,同时想到这个点子的,不只是自己,还有许许多多的同僚。
不过,有些地方的官员甚至想出了更具有创意的点子。
“只写民众们的看法,殿下会以为我这是杜撰。”
“倒不如让真正的民众参与进来,既有真实感,殿下也更有感触。”
想到这里,官员们开始忙碌起来。
几日后的朝会之上。
文武百官都红头满面,精神抖擞。
这几日,百姓们在街头巷尾议论的,都是神雨之事。
言辞之中都对嬴沐殿下推崇备至,满是向往。
文武百官难免听到他们的议论,顿时与有荣焉。
他们可是那场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
嬴沐殿下的风姿,还有谁比他们更清楚?
文武百官一时间已经在畅想,今后与嬴沐一起青史留名的情景了。
嬴沐照常上朝。
这一日早朝,当大臣们被问到是否有事要启奏的时候。
百官原本还犹豫要不要把那那些歌功颂德的奏疏拿出来。
那些都是地方官员递上来的,但是直接就开始吹,怎么着都有点讨好嬴沐拍马屁的意思。
所以一时间便开始犹豫了。
没想到有个人一点都不带犹豫的直接出列。
李斯上前一步,道:“臣有事启奏。”
说着,他拿出自己的奏疏,称:“殿下那一日降雨,许多百姓都已经目睹了殿下的英姿,并且在民间歌颂殿下的殿下的事迹。”
“殿下的恩德,百姓都铭记于心,亦被史书所记。”
李斯说这话的时候是一本正经的样子,仿佛他说的都是军国大事。
百官看到丞相李斯都带头开始吹了,他们当然要跟上。
于是李斯发言完毕之后,其他官员也开始行动起来。
“殿下,我也有事起奏!”
“殿下,这是九江郡小石村的百姓联名做出来的万民感谢书。”
一名官员拿出一张长长的大纸,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名和红色的手指印。
“百姓们听说是嬴沐殿下降下的雨,都想表达内心的感谢,所以做了这一张万民书。”
嬴沐听那官员如此说,便让太监展开仔细看了看。
那万民书上王铁柱的名字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手印。
那是他的女儿二丫,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按下的。
她也想用这个机会表达自己的感谢。
若不是这位殿下及时降下灵雨,那等待她的进而是悲惨的生活。
不过,嬴沐并不认识他们。
在他眼里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样的,代表着某个人,仅此而已。
因此他只是看了看就让人收起来了。
其他官员不甘示弱,上前禀报道:“殿下,南郡百姓在自发组织下,为殿下建造了长生碑,上面镌刻了殿下的事迹。”
“殿下,蜀郡那里已经家家户户开始为殿下做长生牌位,将殿下供在家中。”
“殿下,民间已经有画师以殿下的容貌肖像为基础画神仙肖像,听说销量非常可观。”
“臣也买了一副,殿下请看。”
……
文武百官像是开了闸的洪水一样,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了。
各种介绍民间现在为了感激嬴沐所做出的活动。
其中还有为嬴沐建立生祠,立上嬴沐的雕像。
嬴沐一直以为这种事情都是官员们为了政绩刻意逼迫下面的人去干的。
但是,经过官员们汇报才知道,这些都是自愿的!
建造用的石头木头都是村民百姓从山上运回来的。
雕刻都是有村里的木匠石匠自愿做的。
他们如此不计成本的去做一件事,就是向表达内心对嬴沐的感激。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建造一座生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百姓每日忙于劳作,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闲钱去做这件事。
但南阳郡的百姓他们对待嬴沐是不同的。
时间不够,那就轮流去山上搬石头木头。
男人忙着,那就女人和小孩子去。
他们像是接力一般,一个个接过那些沉重的材料。
那些石匠木匠更是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额外抽出时间做这件事。
甚至有些隔壁村的听说了这件事,都赶来询问需不需要帮忙。
最后这件事情惊动郡守的时候,那雕像已经完成,生祠却只盖了一半。
随着雕像一日日的显现出轮廓,前来观看的百姓们越来越多,最终惊动了郡守。
郡守看到那建了一半的生祠,大为感动,于是便将这件事情大书特书,呈报了上来。
嬴沐听着官员们滔滔不绝讲述着这些事情。
他心中不由得感慨,自古以来百姓简直是最善良、最无私的人了。
他们不要求更多,只要能吃饱饭,就能原谅一切,就能发自内心的感激那个为他们做事的人。
为此,他们可以用自己仅有的那一点点东西去感谢他。
他们双手空空,家徒四壁,却用仅有的一双手,也要为对他们有恩的人做点什么。
就是这种淳朴的思想,传承了几千年,让人动容。
这一刻,他们已经不分什么六国。
他们都是大秦的人。
文武百官听着这些事迹,心中涌现出无限的感动。
若是有一日,他们身为一方官员,也能让百姓如此做的话,那他们何愁不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