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蜉蝣见青天(2 / 2)

“那吴家小姐我听说了,书香门第,人品端庄,长相漂亮,你小子也算有福了。”

你这信息来源也太迟钝了吧......徐闻喝了口茶,淡淡道:“她很懂事,在我穷困之时离开了。”

啊......周知县脸上大写的尴尬,瞪了眼屈师爷。

屈师爷按说糟糕,事先没提醒县尊老爷.......

很快周知县恢复脸色,叹息道:“吴公生前高风亮节,没想到作古之后,他的子孙竟然做出如此不堪之事.....”

周知县口中的吴公,正是吴老爷的亲爹,清平县前任知县,也是周知县的前任上司。

正因吴家有这层关系,吴万才能被举荐为本县典史。

典史不需要科举,也不用有功名,全凭关系。

徐闻欠身道:“都是陈年旧事,晚生年少,自幼父母双亡,不懂维持关系,让县尊见笑了。”

周知县摆了摆手:“吴家之事,你自己做主,本官只是随口一提,莫要放在心上。”

很快他扯过话题,聊起别的趣事。

周知县谈吐温雅,为人和善。

他是举人出身,中举后再没考中进士,首任官职在隔壁博平县当主簿,三年后又当教谕,干了七八年后才升县丞。

好不容易熬满资历,等到吴知县退休,这才当了一县知县。

“说起来,我与令尊也算旧识。”

周知县面露回忆:“当年本官由教谕升任县丞,前往东昌府衙办理手续,屡屡被人刁难,是令尊大笔一挥,批下公文,我也算是令尊的学生。”

“云升,往后与我不要过于客气,都是自己人。”

徐闻点头:“好的,老周。”

周知县:“嗯?”

他儿子周聪:“?”

“县尊......”

你看看,你自己说不要客气,叫你老周你又不乐意,真是的。

徐闻内心疯狂吐槽。

二人各自品了口茶,周知县道:“云升,今后怎么打算?”

他在询问徐闻对未来的规划。

秀才乡试中举后,一般有三个选择。

第一,进国子监深造。

中举后,秀才获得了入国子监深造的资格。

国子监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为举人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在国子监学习期间,举人能继续参加会试,通过坐监肄业和挨拨历事,这两种途径获得选官资格。

第二,直接当官。

虽然大多数举人需通过国子监的肄业和历事来获得选官资格,但部分优秀的举人也有机会直接选官。

像徐闻这种乡试第一名的成绩,可以直接当官,一般会从八九品干起。

第三,继续科考,追求更高功名。

中举后,举人可以继续参加会试和殿试,以追求进士及第的更高功名。

想了想,徐闻回道:“晚生准备备考会试,明年进京赶考,争取春闱登榜。”

科举考试,秀才院试后第二年是乡试,乡试第二年是会试,一年考一次,三年一个回轮。

会试中了后,十天半个月后就是殿试。

所以一个读书人,如果学识扎实的话,完全可以从一个身无功名之人,三年后考中进士,成为朝廷命官!

上届科举状元张信便是如此。

二十一岁的状元,相当的猛!

交谈了片刻,二堂的宴席已经备好,在周知县的邀请下,徐闻入席。

席间,周知县隐隐透露,本县李县丞去世,县丞之位空出,上面正在物色人选。

若是徐闻有意在本县为官,他可以上报,先让其代理县丞,历练一二,也算是结个善缘。

之所以是代理县丞,主要是徐闻只有十七岁,太过年轻,恐怕吏部不会放任官职。

徐闻目前最佳的出路就是明年参加会试。

即便落榜了,也能进入国子监或太学深造,等三年后再考,或者选官外放。

这一点,徐闻早已规划好了,不愁没官当。

“爹,那徐闻不过是个刚中举的毛头小子,您何必对他如此礼遇有加?”

徐闻离开后,周知县的儿子周聪,面露不满。

他今年刚及弱冠之年,已然取得了县禀膳生的资格,觉得自己将来也大有可为。

下次乡试,说不定也能中举!

一个举人罢了,爹爹身为堂堂县尊,对一个后生如此礼敬,让他心中不满。

“儿呀,不管你能否理解,记住为父今天的话!”

周知县语重心长道:“十七岁的举人,你未入官场,见他如井底望月,若哪天你侥幸科举入仕,再见他时便如蜉蝣见青天!”

听后,周聪目瞪口呆。

在父亲眼里,自己与徐闻的差距,竟有天壤之别?

他不理解!

明明自己都这般优秀了!

周知县道:“我大明朝的举人有一千多个,便是你将来考中了举人,又算得了什么?”

“你举人出身,入仕为官混个八九品官职,努力十几年也能当上知县。”

“但那徐闻十七岁的举人,乡试第一名,只要他不出意外,将来必是进士出身!”

“进士,与举人那就是天壤之别!”

一个上限是知县。

一个起步是知县。

差距不言而喻!

周聪听后,冷汗直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