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李盼儿终于不用一个人住宿舍了,因为张燕也留在上海实习了。
两个人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就像是合租的室友,虽然见面也说不上几句话,但就是让人莫名有些安全感。
经过不断修改和论证,李盼儿的论文终于见刊了,虽然跟周泽的文章水平还不能比,但她已经相当满意了。而且,因为谭老师申请的基金项目也下来了,方向跟她现在研究的内容差不多,考虑到她基础扎实,至少还能在做一年研究,谭老师就带着她一起做,每个月发的补助也比原来多了很多。李盼儿开始也没想过科研补助的事情,所以看到多出来的津贴还挺意外的。不过,以后给谭老师跑腿报项目的事情就要交给她去做了。
随着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论文的见刊,以及基金项目的参与,李盼儿对自己申请香港留学的信心也越来越大。她现在也不考虑实习或者兼职的事情了,一心放在了学术研究上。虽然大四再写出来论文对申请留学帮助也不大,但对以后继续做研究帮助大,毕竟比旁人多了一年多的基础研究时间,以后读研压力也小些。
很快,时间进入了九月。
留学生申请终于要开始了。
李盼儿早在暑假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包括目标院校的申请文书、个人简历和推荐信等等。
为了能增加网申的成功率,她还提前跟意向导师发邮件咨询有没有名额,尤其是相对熟悉的港科大,发的邮件也多些,暑假也会多关注一些他们发表的论文。当然,因为和郑嘉怡的研究方向比较像,李盼儿在郑嘉怡的帮助下也给郑嘉怡的导师发了邮件。
推荐信需要两封,一封是谭老师的老师帮她写的,也是她们课题组的教授;另一封是拜托唐悠悠父亲写的,用唐悠悠的话说,两个人申请的学校又不存在冲突,写一封也是写,写两封也是写,内容都是她帮她爸准备好的,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李盼儿本来是想让学院的院长写的,当时还因为这个事情请教过辅导员。辅导员说,不是官职越大越好,而是专业方向越对口越好。因为教授与教授之间说不定通过论文等途径会互相认识和了解。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郑嘉怡和她说,一般学校都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审理,如果材料不合格也会通过邮件说明,让她关注一下最近的邮件。
李盼儿白天还是正常到课题组的办公室学习,晚上就忍不住跟崔帅、周雪娥或者是周泽、唐悠悠聊这个事。
当然,不只是她在关注,她们课题组还没毕业的师兄师姐也很关注,经常见到她就忍不住打听一下,这也让她倍感煎熬。
崔帅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的暑假夏令营没有被评为优秀,这也就意味着他要继续参与秋季的保研申请。
他的GpA成绩没有李盼儿好,获奖没有李盼儿多,个人经历也没有李盼儿精彩,心理压力自然也更大。如果说他有什么优势,一个就是商业分析方向最近两年刚被细化出来,竞争压力小些;还有一个就是他的论文也发表了,而且质量比李盼儿还高些。
大概是因为两个人同病相怜的缘故,李盼儿和崔帅之间的关系也比以前要更亲密些。他们不像过去那般疏离客气,而是经常在晚上结束学术研究后一起到校园里走走,有时候也会到操场上跑跑步。不过大多数时候是李盼儿先去跑几圈,等崔帅到了,再陪着她走一走。有时候迎面吹过一阵微风,路边桂花的浓郁香气都会透过鼻孔穿进人的身体里,让人感觉到莫名的放松。
“哇塞,好香啊!”
“桂花都快谢了。”崔帅的情绪看上去有些低落。
他最近已经在研究生招生网上看到了拟录取名单,上面也有他的名字,只是他却有些开心不起来。
“是啊,我都还没闻够呢。”李盼儿说着,又深吸了一口气,跟崔帅说:“班长,你也试着深呼吸试试,真的好舒服的。”
崔帅也难得闭上眼睛配合地呼吸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