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这次有些悬了。”
“小掌教怕是要栽跟头。”
“如此机心,机心如此。”
这件仙物的确大名鼎鼎,并非出自心学圣人或者理学圣人之手,而是来自更久远的至圣先师。
当年至圣先师率领弟子游历天下,并在途中问道于太上道祖,这些弟子就是后来开创儒门基业的七十二贤。
其中有一位冉子,他在跟随至圣先师游历的过程中写了一本游记,记载所见所闻和至圣先师的言行,只是那时候的儒门远不像今日这般一家独大,还有诸子百家等众多对手,甚至太上道祖还在人间,哪怕至圣先师也不是举世无敌,比如至圣先师的大弟子,就死于刀兵之下,临死之前被人击断缨带,这位先贤留下“君子死而冠不免”的遗言后结缨而死。冉子也是死于一场意外,只留下了这本未曾完成的游记。
冉子死后,至圣先师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随后带走了这本游记,并续写游记,片刻不离身。
在至圣先师即将离世的时候,在游记上写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语,其中意思是过去的一切就好似奔流的河水一般,无论白天黑夜,都在不停歇地流逝着,一去不复返,感概世事无常,变化之快。
至圣先师离世之后,这本未完成的游记竟是生出了新的变化,开始自行衍生故事,以冉子的游记为背景,自行推演出后来的种种发展走向。
其中有至圣先师如何完成游历,至圣先师的弟子们又是如何建立儒门,继而儒墨之争,法家自立,祖龙一统天下;又有赤帝斩白蛇,取代祖龙,然后儒道相争,儒门大胜,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在此之后,又有太平道、天师教起事,三分天下、南北二朝、千秋乱世,又有繁华盛世,女帝临朝,及至大晋立国,金帐南下,大魏驱逐金帐等等。
时至今日,这本游记还在自行书写故事,是一本读不尽之书,永远也没有完结。
之所以说是故事,是因为其中种种与真实历史有所不同,多了某些人,也少了某些人,有些该死的人未死,有些未死的人却偏偏死了,导致与史书记载有了偏差,故而儒门中人称之为故事,或者说是一个个与现世相似又有不同的书中世界。